的钢铁脉搏之中。
瓦尔基里铁道职业大学……校园大吗?教学楼新吗?那些实训基地里,真的有宣传画上那些巨大的、闪着金属冷光的火车头和精密的检测仪器吗?教课的老师会是怎样的人?是经验丰富、手上布满老茧的老技师,还是理论扎实、文质彬彬的工程师?他的同学们呢?是不是也和他一样,是高考失意者,或是早早认定了技术道路的人?他们会好相处吗?会一起在实训车间里挥汗如雨,一起钻研那些复杂的图纸和规程吗?
最重要的,是那个铁道工程运营与维护技术专业。它会教些什么?是扛着沉重的测量仪器在烈日下奔跑?是拿着扳手在巨大的机车底盘下钻进钻出?是坐在电脑前分析复杂的轨道应力数据?还是学习如何调度那如同钢铁巨龙般的高铁列车?那些术语——轨道几何尺寸、探伤检测、接触网维护、信号联锁……它们会像高中课本一样晦涩难懂吗?还是说,实际操作会让他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开始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他渴望接触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渴望掌握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技能,渴望摆脱纯粹理论学习的挫败感。他想象着自己穿着崭新的工装,戴着安全帽,站在巨大的钢铁结构前,神情专注地进行操作——那是一种与分数无关的、靠双手和技能赢得的尊严。
他翻了个身,目光落在墙角那个旧行李箱上。那张轻飘飘却又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就安静地躺在里面。它像一把钥匙,即将为他打开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门后,是冰冷的钢铁、延伸的轨道、轰鸣的机器、陌生的城市、未知的挑战,但也充满了关于技术、关于职业、关于自食其力、甚至关于“泛亚铁路网”和“海外高薪”的诱人可能性。他以为,这条路虽然起点不那么高,却足够坚实,足够笔直,足以支撑他走向一个独立、安稳、甚至可能精彩的未来。
,!
对“体制内保障”的模糊信任,对“技术立身”的朴素信念,对“泛亚机遇”的美好憧憬,以及对彻底摆脱高考失败阴影的强烈渴望,如同几股强大的暖流,在他年轻的胸膛里激荡、融合,最终汇聚成一股坚定而炽热的决心。
他闭上眼,不再看天花板上的光影。脑海里,清晰地勾勒出一条无限延伸、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光泽的、笔直的轨道。轨道的起点,是北海铁道职业大学。轨道的尽头,是他梦想中那个由“技术饭碗”和“优厚薪酬”构筑的、稳固而光明的未来。他甚至能听到远方传来一声悠长而充满力量的汽笛声,像是在召唤他启程。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期望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林野终于沉沉地睡去。窗外的东都,依旧闷热,但少年心中的风暴已经平息,只留下驶向北海、驶向铁轨、驶向他认定的“黄金未来”的坚定航向。
他不知道的是,命运铺设的铁轨,并非总是笔直光滑。前方等待他的,不仅有技术殿堂的门槛,更有隐藏在“稳定”表象之下的、名为“考核暴政”的崎岖,有“血统论”筑起的无形高墙,有“数字暴力”编织的精密罗网,以及那张印着“北海铁道职业大学”的通知书背后,整个庞大工程行业所固有的、冰冷而坚硬的现实逻辑。那张被他视为船票的通知书,即将引领他驶入的,是一片远比想象中更复杂、更严酷的生存海域。只是此刻,在梦想的航船刚刚离港的时分,海面平静,风帆鼓胀,年轻的舵手眼中,只有远方诱人的地平线。
意识沉入黑暗的深海,白日里强装的笃定、刻意忽略的疑虑、被“铁饭碗”光芒暂时掩盖的阴影,此刻如同挣脱了束缚的深海巨兽,在梦境的暗流中咆哮翻腾。高考失利的苦涩、学费带来的歉疚、对“技术”的盲目信任、对“体制”安稳的模糊向往、父母关于“关系户”和“学历歧视”的沉重话语、张叔提及“熬个几年”时那意味深长的语气……所有这些碎片,在潜意识的熔炉里被疯狂搅拌、扭曲、重组,锻造出一幕幕光怪陆离却又直指核心的梦境图景。
梦境片段一:迎新会上的“座位表”与隐形的标尺。
他站在一个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的大礼堂里。空气里飘荡着新油漆和廉价塑料椅混合的刺鼻气味。横幅高悬:“北海铁道职业大学 铁道工程学院2023级新生入学典礼暨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签约仪式”。台上,几位穿着笔挺西装、笑容可掬的领导正襟危坐,背景板上巨大的国家铁路集团logo熠熠生辉,下方一行小字:“订单式培养,无缝对接国企岗位!”
林野和其他新生一样,穿着崭新的、浆洗得有些发硬的校服,坐在台下,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对未来的憧憬。主持人热情洋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