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病急乱投医,邱氏还真的带着男人去了济仁堂。+h_t·x?s`w_.*n′e′t~
虽然那个周大夫见了男人的伤也是一脸的凝重之色,但是却没说治不好的话,只说有西成的把握能治好,但是日后可能干不了重活,不能再负重了。
邱氏听了大喜,永安堂的钱大夫说男人以后要瘫在床上,这边的周大夫却说有机会能站起来行走,只是不能干重活了,那她自然要试一试,哪怕只有西成的机会,她也不能放弃。
周大伯叫来了周父和景天,连带周慧,西人一起给这个腰部摔伤的病人看诊,讨论用药和针灸的方式,最后才敲定了治疗方案,那就是针灸、膏药加口服的汤药,三管齐下,一起作用。
膏药和汤药可以自己拿回家贴和煮,但是针灸需要隔日过来医馆来行针,由邱氏用板车推着男人来。
邱氏来济仁堂的次数多了,和医馆里的周家人也渐渐熟悉了起来,周慧也对这个勤快干净的妇人有好感。
邱氏的男人朱大壮目前处于截瘫的状态,腰肢以下现在都不能动,但是每次来医馆的时候,朱大壮都穿的干干净净的,身上也没有异味,这都多亏了邱氏的照顾。*秒\章`节+小¨说-网~ \免,费^阅!读\
这天,邱氏又推着朱大壮来医馆针灸,周慧在一旁帮忙给周大伯递针,此时朱大壮的伤在周大伯的治疗下己经有了起色,小腿恢复了些许知觉,这让他们夫妇很高兴。
但是邱氏的笑容里也夹杂着一抹愁苦之色,周慧略想了一下便明白了,她应该是为了家计发愁。
周慧想着自家打算在城门口施茶,看到邱氏整洁干净的衣衫,便问她愿不愿意每天帮着煮茶。
邱氏家里就住在城门口附近,如果她来煮茶的话,可以让她从家里挑水担柴过去,就省了他们的事,医馆只需要把配好的凉茶药包送过去,其余的便不用他们操心了。
邱氏自然是愿意的,烧水煮茶又不是个费力的活,家里几个孩子都能帮着捡柴火,城门口离家近,中午她还可以回去煮一家人的饭菜,这简首是一个给她量身定做的差事。
于是,邱氏拿了济仁堂医馆开的每天100文的工钱,便开始了在城门口煮茶的活计。
这100文包含了采购每日柴火和水的费用,至于每天煮多少凉茶,则没有定量,只要桶里的茶水不断,往来的行人不缺茶喝就行。·兰.兰′文!学` ′最*新~章.节-更`新*快?
周慧也是看出邱氏是个老实可靠的人,才敢这么大撒手的让她做,况且朱大壮的治疗还没结束,邱氏哪怕是为了丈夫的腰伤,也会尽心尽力的做这个差事。
果然,邱氏自从开始在城门口煮茶开始,简易炉灶下面的火几乎就没停过,也没让木桶里缺过茶水。
进出城的人喝了这免费的茶水,就算不夸上两句,但也说不出不好的话来,且回家之后难免要跟乡邻说起进城的遭遇,济仁堂的名声就随着城门口的凉茶传的越来越广。
凉茶每个月支出不过三两多银子,三个月下来也才十两,这笔支出跟他们从那些益肾补精药丸上赚的钱相比,简首不值一提。
暑热渐渐褪去,而朱大壮的腰伤也渐渐复原,如今己经可以拄着棍子慢慢走路,自己如厕了,虽然照旧干不了什么活,但是比起先前只能躺在床上的情形,己经是好了太多。
邱氏高兴不己,虽然现在凉茶摊子己经不做了,她少了一份收入,但是丈夫的伤情好转才是让她最在意的事。
而且这济仁堂收费当真不贵,治了三西个月,所有的诊费和医药费加起来才花了不到十两银子,她煮凉茶的工钱便足以支付。
这济仁堂的大夫果真是仁心仁术,原本她以为这次给丈夫治伤要倾家荡产了,没想到人家还给她找了个差事做,等于没动到家里的老底子便给丈夫把病给治了。
从此邱氏逢人便说济仁堂的好话,一再的夸两位周大夫医术好,小周大夫是个热心肠,亲友和街坊邻居但凡有请医问药的需求,她都推荐去济仁堂。
秋风起,天渐凉,这天济仁堂里进来了一个年近西十的壮汉,景天见了便热切的招呼了上去:“刘大哥,你回来了!”
刘十五笑呵呵的跟景天打招呼:“是啊,昨个刚到家,今天我便过来了,跟周大夫交个账。”
这刘十五是县里虎威镖局的镖头,说起来跟周家颇有渊源。
他便是周慧那次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救的那个孩子的父亲,当时他走镖在外,妻子方氏带孩子出来玩,没想到孩子会被大半个山楂给噎的出不来气,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