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慢养时光:我的穿越日常 > 第91章 人在江湖17

第91章 人在江湖17

济仁堂是新开业的医馆,自然不会像永安堂那般顾客盈门,但是因为有周父从前坐堂积累下的人缘,多少也有些过去的老主顾上门。*白^马!书\院! +已¢发+布*最+新`章,节·

周慧跟着大伯做学徒,景天则跟着周父,两位周大夫诊脉开方的时候,两个学徒就在边上学习,不时还能上手把脉开方。

他们开出的方子当然不会被采用,但是周大伯和周父会指出其中的不足,以便于他们后续的改进。

就这样,周慧开始了自己实习大夫的生涯。

这对她来说是一种新奇的体验,给人把脉看病,从脉象细微的差别中获知对方的身体情况,得知病灶所在,哪怕她实际操作了不少次,仍旧觉得传统医学真是一种神奇的存在。

两个病患明明外在的症状相同,脉象也相差无几,但是周大伯给两个人开的药就有很大的区别。除了一味主药相同,其他的都大相径庭。

周慧不解,问其原因。

“咱们方剂配伍,得讲究平衡,所谓君臣佐使,必须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这两人一个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一个是五十来岁的老者,虽然表症相同,但是用药得区分开,年轻人身强体壮,且急于恢复健康,那就药下迅猛一些的药,让他赶紧好起来,他的身体也能承受的住,而老者的身体各处都所有损伤,己成日暮西山之像,求的是一个稳字,得徐徐图之,急不得,你明白了吗?”

周慧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就是所谓的一人一方吧,就算是成方,也不能死用,得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来增减,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子,只有不断变化的病人。25′[?4?}?看·?书?* §)更?新D最)??全¢

随着济仁堂的成药逐渐销售出去,且服用的人见了成效,后续来买药的看病的人就多了起来。

周慧发现,那些常用丸药卖的固然好,但是都比不过一类药的销售情况。

六味地黄丸和五子衍宗丸是所有成药里销量最好的,同样一批做出的药,其他的都还摆在货架上,但是这两种药早就卖空了,往往需要周慧和景天夜里加班再赶制出一批来。

来买这两种药的多半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有的老头胡子都花白了,能当周慧爷爷的年岁,那五子衍宗丸还一买就是几瓶。

周慧不禁想起在现代曾看过的一则报道,我国每年男性健康品市场规模己经达到了2000亿,且五十五岁以上的银发群体占一半的销量,这真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d_q~s?x.s`.`c`o!m!

而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个规律放到古代好像一样的适用。

那五子衍宗丸一瓶可是要三两银子,里面只有五颗药丸,照样有人几瓶几瓶的买,似乎买回去当糖丸吃一样。

其实这种药的成本并不高,至少比防风通圣丸、再造丸的成本要低的多,之所以卖价比那些普通药贵许多,不过是为了平衡收支罢了。

从这些补肾益精的药上挣的钱,用来分摊其他药材的成本,这样其他治病用的药就能以较低的价格销售,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不得不说,这个法子是有效用的。

周父充当了医馆的账房,每天记账查看库存,开业三个月后,总结这段时间的支出和盈余,发现医馆大部分的盈利都从这些药上面来,其他的只能算是收支平衡。

而这短短的三个月,这些卖出去的药就给医馆带来了六百两银子的盈利!

济仁堂说到底也只是县城一个刚开的医馆,名气有限,能辐射的消费人群也就是桃源和隔壁县的,短短时间内就靠着补肾益精的药挣了这么多钱,这是众人所料未及的。

至于一开始寄予厚望的金疮药,虽然销量也不错,但是由于售价便宜,盈利就显的一般了。

他们周家开医馆除了给家里找个进项之外,也是为了锻炼小辈的医术,同时还能实现济世救人的宗旨,算是一举多得。

周慧觉得自己这几个月自己进步很大,医书上说的和实际上遇到的病例毕竟有不小的差距,哪怕会摸脉象,懂的药方,但是具体诊断的时候,根本不可能按照书上一板一眼的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变。

怪不得大夫们都是越老越吃香,这跟他们行医多年积攒的经验是分不开的。

景天这段时间也有了不少长进,从前他只是单纯的背医书背药典,辨药识药性,没什么实践的机会,平时难免有些懒散。

可如今他每天都要面对病患,如果脉象摸不准,或者是想不起该开什么方子,那可真就是非常尴尬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