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医圣传 > 第281集:《云锦量子计算机》

第281集:《云锦量子计算机》

”陈光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中医经络学说里,穴位是人体信息交汇的关键点。而量子计算,本质上也是信息的处理和关联。我设想,每个量子比特,对应《针灸大成》中的一个穴位。穴位之间的经络联系,就像是量子比特之间的纠缠关系。这样,我们构建的不仅是一台量子计算机,更是一个‘量子经络系统’!”

这个想法太过大胆,会议室里一时安静下来。用千年织锦技艺启发量子结构,再结合千年中医典籍中的穴位理论,这简直是将东方文明的两大瑰宝,强行揉进了最前沿的西方科学框架里。

“听起来像天方夜谭,”林薇沉吟片刻,“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蚕丝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结构稳定性,我们或许可以通过纳米技术,在分子层面上对其进行修饰,引入量子点或者其他能产生纠缠态的物质。至于‘穴位’对应,这更像是一种编码方式,用《针灸大成》的穴位数据库来构建量子比特的逻辑关系。”

“对!就是编码方式!”陈光兴奋地一拍手,“我们不是要真的在计算机里模拟人体经络,而是借用穴位之间的关联模型,来设计量子比特的纠缠网络。这可能是一种全新的量子算法架构!”

说干就干。陈光团队联合了周玲的“云锦阁”,开始了这项跨学科的疯狂实验。周玲带着她的徒弟们,提供最优质的蚕丝,并指导如何将蚕丝蛋白加工成符合要求的纤维。林薇的材料组则夜以继日地研究,如何在蚕丝蛋白纤维中嵌入量子点,并让它们保持稳定的纠缠态。王浩则带领团队,深入研究《针灸大成》,将其中记载的361个主要穴位及其相互关联(如经络走向、表里关系、五行生克等),转化为量子比特的连接逻辑和算法模型。#[比!¤奇?中&?文>°?网t!D ,`无t错$内×;{容?|

过程是艰难的。蚕丝蛋白的处理充满了挑战,量子点的嵌入总是导致纠缠态迅速退相干。《针灸大成》的穴位关联复杂多变,如何将其转化为精确的量子算法,也让王浩团队绞尽脑汁。

直到半年后的一个深夜,林薇的实验室传来了好消息。她成功地将一种新型的纳米级量子点,均匀地分布在经过特殊处理的蚕丝蛋白纤维中,并且在低温环境下,这些量子点之间实现了稳定的纠缠态,退相干时间比传统材料延长了十倍!

“陈教授,你看!”林薇指着示波器上稳定的波形,声音带着颤抖,“蚕丝蛋白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天然的‘量子线保护套’,它的氢键网络和螺旋结构,竟然能有效屏蔽外界干扰,维持量子纠缠!”

陈光激动地握住林薇的手:“太好了!周老师的云锦智慧,真的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紧接着,王浩团队也取得了突破。他们以《针灸大成》的“经络-穴位”理论为基础,开发出了一套“量子经络算法”。每个量子比特对应一个穴位,比特之间的纠缠强度和方式,对应着穴位之间的经络联系紧密程度和作用方式。比如,足三里和内关穴在经络上关联密切,对应的两个量子比特之间的纠缠就更强,信息传递更快。

“我们成功了!”当第一台原型机在实验室里启动,那些由蚕丝蛋白量子线“编织”成的、类似云锦结构的量子计算核心,在低温环境下发出幽幽的微光时,整个团队都沸腾了。他们给这台凝聚了东方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神奇机器,取名为——“云锦量子计算机”。

第三章:岐黄数据库与量子配伍

云锦量子计算机的诞生,在科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陈光团队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们深知,这台特殊的量子计算机,最大的价值可能在于其与中医药学的深度结合。

“云锦量子机的优势在于它的量子纠缠网络结构,这和中药复方中各药材之间的相互作用、协同配伍,有着内在的相似性。”陈光在一次内部研讨会上说,“中药治病,很少单用一味药,而是讲究复方配伍,利用药物之间的相生相克,达到最佳疗效,同时降低毒副作用。这本质上,也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的信息处理和优化问题,非常适合用量子计算来模拟和优化。”

于是,他们开始着手构建一个庞大的“中医药数据库”,核心就是《伤寒论》这部中医经典。《伤寒论》由东汉张仲景所着,载方113首,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其中许多方剂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在治疗复杂疾病和调节体质方面。

王浩的团队负责将《伤寒论》中的方剂、药材、药性、功效、配伍禁忌等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据。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对每一味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在不同配伍中的变化等进行详细梳理和数字化。同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