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 第265章 尺痕录

第265章 尺痕录

洛省北部的风雪,来得快,去得也快。′z¨h′a~o-x^s·.?n\e/t`等林野拖着疲惫却满足的身躯回到公司时,窗外的天空已经放晴,铅灰色的云层被风吹散,露出一片清冷而透彻的蓝。阳光重新洒在冰封的街道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经历了一场严酷的洗礼后,重新焕发了生机。

然而,技术科办公室里的气氛,却比窗外的天气还要复杂几分。林野冻得发红的面颊和眉梢尚未完全消融,代理科长刘科长的身影就出现在了门口,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惊讶、钦佩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的表情。

“小林,”刘科长开口,声音比平时要沉稳一些,但依旧带着北方人特有的直爽,“你这次在冻土区……干得漂亮。”

林野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没有接话。他知道,漂亮”这个词,在技术圈里,往往意味着解决了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做出了超出预期的贡献。

刘科长走到林野的工位前,将手中的文件递给他。那是一份崭新的红头文件,纸张挺括,印着公司鲜红的公章,标题是关于成立特殊工况技术攻关小组的通知。

“公司决定成立一个专门小组,针对极端环境下铁路探伤设备失效的问题进行攻关。文件下来了,任命你作为这个小组的牵头人。”

林野接过文件,指尖能感受到纸张传递来的微凉。他慢慢展开,目光扫过文件上的每一个字。不再是协助,而是牵头。这两个字的分量,他掂量得清。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位的提升,更是一种认可,一种信任,一种打破常规的破格提拔。

办公室里原本有些嘈杂的声音,此刻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看着林野,眼神里充满了惊讶和好奇。他们没想到,那个平时不声不响,甚至有些被边缘化的老林,竟然能走到这一步。

林野没有过多地表达情绪,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谢谢科长,谢谢公司信任。”

刘科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你小子,行啊。好好干,这既是机会,也是责任。公司对你寄予厚望。”

林野送走刘科长,重新坐回自己的工位上。他再次拿起那份文件,仔细阅读着文件里的每一个细节。特殊工况技术攻关小组”,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挑战。它意味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常规的技术难题,更是那些在极端环境下才会暴露出来的、更为复杂和棘手的问题。

他深吸一口气,将文件轻轻放在一边。!3^8+看?书~网? +首\发\他知道,前方的路不会平坦,新的挑战已经摆在了面前。但这一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他有了自己的团队,有了可以施展拳脚的平台。

接下来的几天,林野开始了组队的过程。根据文件要求,他需要从公司内部挑选几名成员,共同组成这个特殊的小组。他没有按照常规的流程,去优先考虑那些名校毕业、拥有耀眼履历的年轻人,也没有完全排斥那些学历不高、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他有自己的标准:首先,必须是实干派,对技术有热情,不搞虚头巴脑的东西;其次,必须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哪怕这种能力看起来不那么“规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必须认同他的理念——技术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

于是,小组的成员构成,显得有些“奇怪”。

老王,是工区的一位老师傅,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学历只有技校毕业,但在铁路一线摸爬滚打了快三十年,对各种设备、各种工况下的“小毛病”了如指掌,只是不太擅长用理论去解释。他以前总是觉得林野这个年轻人有点“飘”,但现在,他却主动找到林野,说要加入小组:“小林,你那把尺子,我看明白了。这玩意儿,得有我们这些在一线滚过的人搭把手,才能发挥出真本事。”

小李,是技术科新调来的技术员,名校毕业,理论知识扎实,但之前的工作环境相对舒适,接触到的都是常规问题。冻土区事件后,他深受触动,主动找到林野,希望能够加入小组,去接触一些“真正硬核”的技术挑战。他性格内向,但心思缜密,逻辑性强。

还有小赵和小周,都是公司内部一些项目组里踏实肯干的年轻人,虽然资历尚浅,但都表现出了对技术攻关的热情和潜力。

当名单最终确定下来,并在公司内部公示时,又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波澜。有人觉得不解,甚至暗地里议论,觉得林野这是在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但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真正懂技术、重实践的人,则投来了赞许的目光。他们看得出,这个小组的构成,虽然看似不完美,但却充满了互补性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