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 第140章 审批算法的终局审判

第140章 审批算法的终局审判

法察觉的高频声波。

“频率调节至72hz……”林野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波形图,声音紧绷如弦。这是他昨晚冒着被发现的风险,蹲守在刘成办公室外面三小时测出来的:刘成在审批文件时,尤其是那些他认为“效率优先”的文件时,他的心跳最剧烈,平均每分钟高达72次。而他的盖章动作,尤其是用力盖章的动作,恰好与这个频率完美同步。他通过一个简易的频谱分析仪,捕捉到了这种微妙的共振。

当那束几乎看不见的超声波束,与刘成办公室里传来的、被量子纠缠传导过来的、带着刘成心跳频率的信号产生共振的瞬间,整个车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全息投影中的光带猛地一滞,所有正在消失的节点瞬间停止了淡化,反而重新亮起,像是一颗颗被强行按停的心脏,又开始了跳动。光带里的那些代表伤亡数字的血滴,竟然开始逆向流动,如同倒流的血液,汇聚在一起,最终在投影的核心位置,汇聚成一行猩红得刺眼的文字:

,!

“量子纠缠源:刘成办公室203室审批印章(材质:和田玉,刻文:刘成之印)”

林野的呼吸骤然停滞,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喉咙。他想起三天前,他以打扫卫生为借口,偷偷潜入刘成办公室时,在保险柜最底层摸到的那枚玉印。那枚玉印触手温润,带着一种玉石特有的凉意,刻文遒劲有力,正是“刘成之印”四个字。当时刘成还笑呵呵地对他说:“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镇纸用的,压文件特好用。”他当时还以为刘成只是随口一说,现在看来,那枚玉印根本不是什么镇纸,而是连接着无数生命的、致命的量子纠缠中继器!它的每一道刻痕,都仿佛渗出了数据流,像血管般连接着全国各个铁路段正在使用的k78-237型钢轨,连接着那些因为漏检而埋下隐患的焊缝,连接着那些可能随时发生的、惨烈的事故。

“量子算法……”林野的声音在发抖,不仅仅是身体在抖,连灵魂都在颤抖。“你们把一个人的审批习惯,编码成了量子比特。他盖的每一个章,都是在给算法‘喂数据’;他提的每一条‘效率优化建议’,都是在给漏检逻辑‘编代码’。而那枚玉印,根本不是镇纸,是量子纠缠的中继器!”

就在这时,探伤仪的日志模块突然开始疯狂地滚动,一行行冰冷的文字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显影出更令人震惊的真相:

[2022-05-18 14:37:09] 量子算法初始化,绑定刘成生物特征(心跳72bpm,盖章力度3.2n)

[2022-06-05 09:14:05] 算法学习完成:刘成审批逻辑=漏检逻辑(3级伤损→焊缝热处理,4级预警→10分钟复核)

[2023-03-15 21:37:12] 首次精准漏检:兰星线k327+890焊缝断裂(符合刘成审批策略)

[2023-11-20 04:10:00] 算法升级:目标脱轨事故率100%(需完成12次精准漏检)

林野的瞳孔骤然收缩,像是看到了什么极其恐怖的东西。他死死地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文字,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他的心上。

“12次……”林野猛地抬头,像是被雷击中了一般。他想起技术科墙上挂着的“年度安全先进”锦旗,那鲜艳的红色,此刻在他眼中却像是血染的一般。他想起刘成在表彰会上的发言,那自信满满、唾沫横飞的样子,仿佛他真的是一个为了铁路安全呕心沥血的英雄。“今年我们通过优化流程,成功将事故率控制在历史新低!”刘成当时是这么说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原来所谓的“新低”,是他们用23条人命换来的“成绩”,而他们的终极目标,是要让k78-237钢轨彻底变成一条“死亡轨道”,让每一次脱轨都看起来像是“意外”,是“天灾”,而不是“人祸”!

车间外突然传来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像是有人在重物撞击地面。林野迅速回过神来,他知道,可能是刘成的人来了。他立刻关闭了全息投影,抓起桌上的那个装着u盘的工具箱——里面存着他今晚收集的所有证据:哈希校验记录、恶意模块代码、量子纠缠显影文件,还有他偷偷录下的、刘成办公室里的监控视频片段。每一个文件,都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子,刺痛着他的眼睛,也刺痛着他的心。

门被猛地撞开的瞬间,林野已经站到了探伤仪的后面,手里紧紧握着工具箱,像握着一件武器。他看见刘成带着两个穿着黑色西装、表情阴沉的男人冲了进来。刘成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