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危险当成了和平的假象。
“滴——”
一声尖锐刺耳的警报声,如同利刃般撕裂了车间的寂静。这声音让林野猛地睁开眼,浑身一颤。探伤仪的操作界面正剧烈地闪烁着刺目的红光,原本显示着那些致命参数的屏幕,瞬间被一行猩红的大字覆盖,如同血写的警告:“参数与当前审批标准不兼容,强行恢复可能导致误判风险。”下方,还有一行滚动着的小字,像一条吐着信子的毒蛇:“检测到未授权校准操作,剩余有效校准次数:0。”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的手指,还悬在屏幕上,距离那个闪烁着“恢复默认”字样的按钮,只有不到一厘米的距离。但此刻,他却迟迟没有按下。三天前,当他第一次敏锐地察觉到这些参数异常时,凭借着对系统的熟悉和一点小技巧,还能通过备份文件悄悄覆盖掉这些可疑的设置。昨天,他尝试着通过维护接口,同步厂家最新的固件,希望借此强制纠正这些偏差,系统却冷冰冰地提示“审批流程未完成,禁止更新”。到了今天凌晨两点,他费尽周折,终于从总工程师那里拿到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口头授权——“小林,你先看看情况,如果确实有问题,我们再研究。”他满心以为这授权能让他突破最后一道屏障,等待他的,却是这行带着嘲讽意味的、彻底将他锁死的警告。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从背后死死扼住了他的喉咙。
更诡异,或者说,更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就在这时发生了。
林野强压下心头的烦躁,尝试着打开探伤仪的参数修改日志。这本应是记录每一次参数调整、每一次校准操作的透明窗口,但此刻,当他点击进入时,原本应该空白的记录栏,竟然开始自动滚动起来。一行行时间精确到毫秒的记录,如同幽灵般凭空浮现,不断刷新,不断叠加。
[2023-11-15 21:37:12] 检测到刘成审批文件《关于优化钢轨探伤流程的若干意见》(共17页,修改批注23处),参数向“漏检友好型”微调1.2%(微调幅度=批注数x0.05%)
[2023-11-16 09:14:05] 检测到刘成审批文件《2023年四季度探伤效率提升方案》(共23页,修改批注31处),参数向“漏检友好型”微调1.55%(微调幅度=批注数x0.05%)
……
林野的呼吸几乎停滞了。每一行记录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上。“漏检友好型”?这是什么鬼话!这根本不是严谨的技术术语,而是一种赤裸裸的、令人作呕的权谋暗语!他看着那些不断滚动的数字,23处批注对应1.2%的微调,31处批注对应1.55%的微调……每一次刘成的“审批”,每一次看似寻常的文件批注,都在悄无声息地、精确地、将探伤仪的判伤标准推向更危险的方向。`精\武/小-税^罔\ ,冕,肺~阅?犊?审批文件页数越多,修改批注越多,参数就调得越“友好”——友好到足以让真正的伤损在仪器面前隐形!
他的手指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冷汗顺着额角滑落,滴在冰冷的桌面上,发出“嗒”的一声轻响。他死死盯着屏幕,看着日志自动滚动的速度越来越快,记录的时间越来越近。
[2023-11-20 14:22:38] 检测到刘成审批文件《探伤设备维护周期优化建议》(共12页,修改批注18处),参数向“漏检友好型”微调0.9%
[2023-11-25 16:05:21] 检测到刘成审批文件《关于简化探伤报告流程的通知》(共8页,修改批注12处),参数向“漏检友好型”微调0.6%
[2023-12-01 10:30:45] 检测到刘成审批文件《年度探伤工作计划》(共35页,修改批注48处),参数向“漏检友好型”微调2.4%
……
最新的记录,定格在今晨06:45,批注数47处,微调幅度2.35%。这意味着,就在几个小时前,当林野还在睡梦中时,刘成的某次“审批”,又一次让这台探伤仪向深渊迈进了一步。林野的手指颤抖着,点开了最近那份审批文件的pdf预览。屏幕上,那份文件的内容他看不太清,但那些密密麻麻、如同蛛网般爬满每一页的红笔批注,却像毒刺一样扎进他的眼睛:
“建议缩短单次检测时长至15分钟”——这意味着更快的速度,更少的检测时间,自然更容易漏掉需要仔细观察的细微伤损。
“取消重复扫描冗余区域”——这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