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 第111章 超声波换能器的记忆擦除

第111章 超声波换能器的记忆擦除

的压电晶片上,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些被“加速验收”的不止是道尺,还有探伤设备的核心部件!而这一切,都与刘成的审批,与那个神秘的“加速验收”流程,息息相关。这些嵌在压电晶片上的纳米级芯片,此刻正在全国铁路的探伤网络中流淌,悄无声息地篡改着、隐藏着真实的钢轨伤损数据。

,!

冲突升级:记忆篡改的回声

林野的心脏狂跳起来,一种被彻底背叛和愚弄的感觉攫住了他。他必须立刻阻止这一切。他尝试用探伤仪自带的固件更新功能,试图用原厂固件覆盖掉那颗恶意的纳米芯片。他输入指令,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

然而,探伤仪的反应却出乎意料。当固件更新程序开始运行时,屏幕上并没有出现预期的进度条,反而跳出了一段模糊不清的、夹杂着严重电流杂音的对话录音。录音的声音断断续续,时强时弱,仿佛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经过了多层加密和干扰。

“……漏检报告必须盖着红章归档……”

“……不能让上面知道……”

“……那些数据……只是参考……”

林野的血液仿佛瞬间冻结了。这段录音的内容,以及它出现的时机,都太诡异了。他立刻调出探伤仪的声纹分析模块,将录音片段输入分析。模块在空气中展开六道声纹图谱,如同六条抽象的河流,在三维空间中蜿蜒流淌。林野仔细比对,其中有三道声纹的轮廓、频率分布、共振峰位置,与刘成审批团队中几个核心成员的声音特征完全吻合!这绝不是巧合,这录音很可能就出自他们之手!

林野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调取探伤仪的语音识别记录和录音日志。日志显示,这段录音并非来自外部输入,而是探伤仪在某个特定时间点,自动采集并存储的内部环境声音。时间点指向京都事故发生后第七天的一次安全会议。那次会议的内容,本应属于最高机密,参与人员也被要求严格保密。但现在,这段会议录音,竟然被隐藏在了超声波换能器的固件更新程序中,被他无意间触发了!

这不仅仅是对探伤仪的篡改,更是对历史、对真相的背叛和掩盖。林野感到一股怒火从心底升起,他猛地一拳砸在操作台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换能器的外壳开始发烫,温度计显示,探伤仪的机身温度正在以异常的速度上升。他再次将显微镜对准压电晶片,发现那颗njm-0327芯片表面原本清晰的“0.3cm”字样(这可能是晶片的标称探测深度),此刻正在以一种奇异的方式“渗出”一种银白色的、粘稠的液体。液体像水银一样,沿着晶片表面缓慢流动,所到之处,原本的陶瓷材质似乎被腐蚀溶解。

林野立刻意识到,这绝不是普通的液体。他小心翼翼地用探针蘸取了一点,迅速将其送入旁边的激光干涉仪进行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让他倒吸一口凉气——这是一种特殊的记忆合金溶液!这种合金在特定条件下(比如温度、化学环境),能够发生相变,并“记住”预设的形状,从而改变自身的物理形态。~艘?艘!晓?说`惘, /追?醉`辛?章′結-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这种记忆合金溶液在接触空气后,开始迅速凝固、结晶,并自发地排列组合,形成了一个微型电路板!电路板上布满了极其细密的导线,其线路走向、节点分布,竟然与刘成审批文件的流转路径拓扑结构惊人地相似!文件从起草、审核、会签,到最终审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的传递,都被这小小的电路板以电路的形式“编码”了进去。

当电路板完全固化,形成一个只有几毫米见方的微型集成电路时,探伤仪突然发出一声尖锐的蜂鸣,然后彻底死机,屏幕一片漆黑。林野尝试重启,但探伤仪没有任何反应,如同一个被彻底“杀死”的程序。

他没有放弃,连接上探伤仪的维护接口,调取其内存中的崩溃日志。日志文件残缺不全,但其中几行关键信息却如同烙印般刻在了他的脑海里:在过去72小时内,换能器内部的恶意芯片,通过某种隐蔽的通信方式,向一个境外的ip地址发送了237次数据包!这些数据包的加密方式,经过初步分析,与omega公司申请的某项专利加密技术高度吻合。

“实时探伤数据外泄!”林野的心沉到了谷底。这意味着,他们每一次的探伤作业,每一次对钢轨伤损的检测,所获得的数据,都在不知不觉中被窃取,并传送到境外!那些被他们视为保护铁路安全的眼睛和耳朵,实际上却成了向敌人通风报信的嘴巴!

他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