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东西撤!”
“明白!”林野压抑着狂跳的心脏,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操作。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只保存最终报表,而是迅速找到了数据管理菜单里的“导出原始数据包”选项(工程师培训时提过,权限居然没锁!)。·兰~兰-雯?穴` ¢已¨发·布/醉\歆·章/洁¨他插入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毫无标识的旧u盘,选择导出。进度条缓慢移动。屏幕上跳出一个警告:“导出原始数据需高级权限,是否继续?”林野毫不犹豫地点了“是”。几秒钟后,一个后缀名为“.raw”的加密文件存入了u盘。他迅速拔下u盘,揣进贴身口袋,像藏着一块滚烫的烙铁。然后才像没事人一样,保存了普通的检测结果文件。
第二步:筑巢——构建本地仿真环境与坐标转换基准。
这需要更强的算力。林野咬牙,从倒卖劳保和代跑攒下的微薄积蓄里,挤出两千块钱,从二手市场淘回一台配置勉强够用的移动工作站(thinkpad p系列)。在出租屋昏暗的灯光下,他像个地下黑客,安装好破解版的轨检数据处理软件。导入那个窃取的“.raw”原始数据包。
,!
屏幕上,软件界面亮起。他输入那次复测任务的已知信息:起始点里程k330+100,以及当时用全站仪测得的该处一个cpiii控制点的三维坐标(x, y, z)。软件开始加载庞大的原始数据流。进度条缓慢爬升,风扇发出嘶吼。终于,界面中央的地图上,一个闪烁的光点开始沿着京哈线的走向移动!下方同步生成着复杂的导航参数和轨道几何波形。成功了!他拥有了一个可操控的“幽灵轨检车”!
接下来是坐标转换的关键。他需要知道巡检手环使用的wgs-84坐标与工区工程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这属于工务段的保密参数。林野把目光投向了工区的全站仪。全站仪在架站设站时,需要输入已知控制点的工程坐标和(通过仪器内置gnss模块粗略测得的)wgs-84经纬度坐标。仪器内部会自动计算并存储一个简易的转换关系(通常只用平移量,精度不高,但用于徒步定位足够了)。
一次日常的cpiii网复测中,林野被安排辅助立棱镜杆。他“无意中”将棱镜杆上的圆气泡碰歪了一点点,导致一个测回数据超限。负责观测的技术员骂骂咧咧地重新设站。就在技术员低头操作全站仪键盘,输入已知点工程坐标和仪器显示的粗略经纬度时,林野站在他侧后方,借着调整棱镜杆高度的动作,用手机摄像头,以极其隐蔽的角度,清晰地拍下了全站仪屏幕上显示的几行关键信息:
> 已知点:cpiii 3285
> 工程坐标:x= .345, y= .901, z= 45.678
> wgs-84坐标:b=39°12'34.5678"n, l=116°45'12.3456"e, h=48.901 m
> (仪器内自动计算平移量:dx=xxx, dy=xxx, dz=xxx)
虽然精度不高(全站仪内置gnss定位精度在米级),但对于伪造几公里内的徒步轨迹,足够了!林野如获至宝,将这组转换参数(工程坐标和对应的wgs-84坐标)牢牢记住。
第三步:附魂——将幽灵轨迹注入“躯壳”。
这是最惊险的一步。林野的方案是:**时间同步,信号压制,坐标覆盖**。
他选择的目标是赵建国。老赵的胃病犯了,明天的五公里徒步巡检绝对无法完成。
1. 预演:在移动工作站的仿真软件里,加载好那个“.raw”数据包,设定起始点为k330+100(即拥有精确转换参数的点)。设定“回放”速度为正常步行速度(约5km/h)。运行仿真。软件完美复现了当时轨检小车的运动轨迹,并实时输出每一个时间点对应的、经过坐标转换后的wgs-84经纬度(b, l, h)!
2. 同步:林野将赵建国的巡检手环“借”来(借口帮他充电或检查故障),用一根特殊的数据线(网上购买的可读写某些工控设备数据的破解线)连接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他编写了一个极其简陋但有效的脚本程序:
* 脚本读取仿真软件实时输出的(b, l, h)数据流。
* 同时,脚本向手环持续发送一个伪造的、强力的“gnss信号模拟”指令(利用手环固件中某个用于工厂测试的未公开接口漏洞)。这个指令会压制手环自身微弱的gnss接收芯片,让它误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