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发给每一位股东。我会告诉他们,今天的苏氏,依然拥有当年苏承宗先生的勇气和远见。我们不是在赌博,我们是在为苏氏的下一个百年,乃至更长远的未来,投资。”
苏晓念完,将股东信放在桌上。会议室里鸦雀无声。苏明宇看着表妹,眼中充满了敬佩和激动。
过了许久,那位曾经最激烈反对的老董事,叹了口气,缓缓说道:“董事长……你说得对。或许,我们这些老家伙,真的有些保守了。既然你和明宇都有这样的决心,也做了这么详细的论证,那……我支持。”
“我也支持。”
“支持。”
反对的声音渐渐消失,更多的人选择了认同。苏晓的话,尤其是那段关于苏承宗的历史,触动了每一个苏氏人内心深处的骄傲和传承感。
董事会最终以多数票通过了提案。
第四章:七年之约与量子时代的回响
五年,七年。
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也是最严苛的考官。
七年间,苏氏-mit量子计算联合实验室成了集团内部一个特殊的存在。它像一个巨大的“吞金兽”,持续消耗着巨额的研发资金;它也像一个神秘的黑箱,里面进行着无数次的失败、尝试、再失败、再尝试。
质疑声从未完全消失。尤其是在第五年,当投入已经超过预期,而商用化仍然遥遥无期时,甚至有股东在年度会议上公开质疑这项“烧钱”的项目是否应该继续。
苏晓和苏明宇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苏明宇几乎常驻实验室,头发熬白了不少,人也憔悴了许多。但他眼中的光芒从未熄灭。他带领着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量子比特的稳定性提高了,退相干时间延长了,算法优化了,硬件成本也在逐步下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晓则在集团内部力排众议,确保实验室的资金和资源供给。同时,她也要求实验室不能闭门造车,要与集团的其他业务线进行适度的联动,探索量子技术在现有场景中的初步应用,哪怕只是理论上的验证。
终于,在第七个年头的末尾,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实验室传来:苏氏自主研发的量子加密系统,在多次严格的第三方测试中,展现出了对传统加密算法的绝对优势,其安全性和效率已经达到了商用级标准!
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金融机构的核心数据加密。
消息传出,立刻在金融界和科技界引起了轰动。各大银行、证券交易所、金融科技公司纷纷伸出橄榄枝。苏氏的量子加密技术,以其无与伦比的安全性和适应未来的潜力,成为了金融机构眼中的“香饽饽”。
短短一年时间,苏氏量子加密技术就与全球数十家顶级金融机构达成了合作,成为了他们核心系统的标配。苏氏集团的股价也随之飙升,当年的五亿美金投入,早已在巨大的商业成功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七年之赌,终获全胜。
在一个庆祝项目成功的内部酒会上,苏明宇端着酒杯,走到苏晓面前,感慨万千:“晓妹,谢谢你。七年前,要不是你力排众议,拿出那封股东信,拿出爷爷的故事,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苏晓微笑着摇头:“明宇哥,该谢的是你和整个实验室的团队。是你们的坚持和努力,让当年的‘豪赌’变成了现实。”
她举起酒杯,看向远处墙上悬挂的苏承宗先生的画像:“其实,最该感谢的是爷爷。是他当年的勇气和远见,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苏氏的血脉里,从来都不缺乏敢为人先
喜欢大民富商苏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