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计算在实际商业环境中的性能、稳定性和成本效益。数据显示,量子计算在理论上确实拥有颠覆性的潜力,但距离成熟商用,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一步都充满了技术挑战。
第二项是财务压力测试。财务部的同事们建立了复杂的财务模型,模拟了投入五亿美金后,集团的现金流、利润、负债率等关键指标的变化。他们考虑了最乐观的情况,也设想了最坏的可能——比如项目持续多年无成果,巨额投入打了水漂,导致集团财务状况恶化,甚至影响现有业务的发展。模型显示,这确实是一个会让集团“伤筋动骨”的决定,需要极强的财务韧性和战略定力。
第三项是市场与行业分析。市场部的同事们调研了全球范围内量子计算的研发进展、主要参与者、潜在的竞争对手以及可能的客户群体。他们发现,虽然各大科技巨头和顶尖研究机构都在布局,但真正接近商用的寥寥无几,这既是风险,也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尤其是在金融、能源、国防等对加密安全要求极高的领域,量子加密技术一旦成熟,将拥有难以想象的市场空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时,小组还进行了风险应对预案的制定。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每一种风险都被列出来,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虽然没有人能保证万无一失,但至少,他们尽可能地考虑到了所有可能的变量。
这三个月里,苏晓和苏明宇几乎没有正常下过班。深夜的苏氏总部大楼,顶层的办公室总是亮着灯。苏晓要兼顾集团的日常运营,还要主持小组的讨论,常常忙得连轴转。苏明宇则一头扎进技术细节中,与工程师们反复推演、验证。争吵是家常便饭,为了一个数据、一个假设、一个模型,小组成员们常常争得面红耳赤,但一切都是为了得出最客观、最准确的结论。
期间,董事会和部分股东也不断施加压力,质疑声从未停止。有人甚至私下找到苏晓,希望她能“悬崖勒马”。但苏晓顶住了压力,她相信自己的判断,也相信苏明宇和整个团队的专业能力。
三个月后,当厚厚的压力测试报告摆在董事会面前时,会议室里再次陷入了沉默。报告内容详实、数据严谨,既清晰地展示了项目的巨大潜力和长远价值,也毫不避讳地列出了所有的风险和挑战。
苏明宇做了最后的陈述,他没有再过多强调技术的先进性,而是重点解读了压力测试的结果,以及团队制定的风险控制方案。
然后,轮到苏晓发言。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拿出了一份准备好的文件——那是她将要向全体股东发出的股东信草稿。
“各位董事,”苏晓的声音平静却充满力量,“三个月的压力测试,结果已经很清楚。这个项目,风险巨大,挑战空前。但同时,它所蕴含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
她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刚才明宇哥已经说了很多数据和分析,我不想再重复。我只想说一件事,一件发生在我们苏氏百年历史上的事。”
她翻开手中的股东信,缓缓念道:
“1921年,我们的先祖,苏承宗先生,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的决定。他变卖了几乎所有家产,将全部身家押注在了刚刚传入中国不久的电力设备领域。当时,没有人看好,没有人理解,甚至有人说他是‘败家子’,是在拿家族的未来开玩笑。”
“但苏承宗先生怎么做的?他带着几个学徒,在简陋的作坊里,一点点摸索,一点点尝试。他不知道,他押注的,不仅仅是电力设备,更是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的钥匙。正是那个在当时看来无比疯狂的决定,为苏氏奠定了最初的基石,让我们有机会在后来的岁月里,一步步发展壮大。”
“今天,我们面临着类似的抉择。量子计算,就像1921年的电力设备,它代表着未来,代表着下一次科技革命的可能。五亿美金,年利润的30%,这确实是一场豪赌。但如果我们因为恐惧风险而退缩,我们可能就会错过这把‘未来的钥匙’。”
“苏氏能走到今天,不是因为我们从不冒险,而是因为我们在关键时刻,敢于为了长远的未来,承担必要的风险。我们相信科学,相信技术的力量,更相信我们自己的判断和执行力。”
“所以,我决定,支持苏明宇博士的提案,批准成立苏氏-mit量子计算联合实验室,投入五亿美金。我们将以最严谨的态度、最坚韧的决心,去探索这个未知的领域。”
“这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