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陆晶来说,丈夫不在身边,郑亦樾是她能倾诉和依赖的人,对郑亦樾来说,这真的是甜蜜的负担。
她很敬佩陆晶,军嫂可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尤其是当孩子有病,老人不能帮助,丈夫远在千万里之外的时候,那种无助,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真的能让人失去理智。
再爱一个人,当感情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一点点变淡,在一次次争吵与失望中一点点被消磨,没有人能依如既往。
用现代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喜欢权衡利弊的眼光来看,陆晶这笔买卖赔得彻底,所以她创造的堪称奇迹。
是所有人都向往,但自己大约无法做到的爱情奇迹。
郑亦樾敬佩的就是这一点。她本身并不是个狂热地追求爱情的人,不然也不可能这么多年一直单身,就算她自身硬件条件不太好,但是如果稍微降低点条件,还是有很多男人愿意要这样的结婚对象的。
工作稳定,收入稳定,脾气不错,以后会是个贤妻良母。
她不过是毫无兴趣罢了。
但这不代表她对美好的爱情没有憧憬。
所以她愿意帮助陆晶。
这次,她也没有空手来。接到陆晶的电话,知道可怜的小蚱蜢又一次入院,发生了肠排反应,她又为他们争取到了一笔钱。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到了医院,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郑亦樾已经不记得她见过多少次病人家属因为治病的钱不够,不得不一边落泪,一边为亲人办理出院手续。
更不记得有多少次见到同样的病,有钱人家在icu里住了半年,每天花费在七千多元,生生将自己亲人的命从死神手里抢回来,而没有钱的人家,只能眼睁睁看着家人死亡。
别批判医院见死不救,放眼全世界,但凡医疗免费的国家,可能得个感冒都得拖到患者已经治愈才能预约到医生,医疗卫生服务差得不忍直视,哪个发达国家,优质的医疗资源都得花重金购买。
有些病,不是从医院治好,病情稳定就会没事的,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回家去,营养跟不上,药物跟不上,人还是要死。
承认吧,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就是这样,有钱真的可以解决掉百分之九十的烦恼。没钱,那只能有没钱人的活法。人命,是有价值的。
郑亦樾只不过是十几亿中国人中很不起眼的一个,她没有能量,更从来也没幻想过自己能有一天,给医疗体制动个大手术,搞个大改革,那是上面人的工作。
她只希望,自己接触到的病人,都能有一份活下去的希望,希望他们从今往后,无病无灾,一生平安。
仅此而已。
“陆晶,这是红十字会给你家小蚱蜢的一点援助。你签个字吧。”郑亦樾将一叠现金递过去,不多,三万元。
陆晶的脸腾得一下红了,本能地想推辞,却不得不伸手接过,低着头:“谢谢郑姐。”她不想承认,心里边有一个角落里,一个卑鄙的自己,正在那里叫嚣着,又一次可以少为花销发愁。
更不想承认,她给郑亦樾打电话的初衷,希望有人陪陪自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她真的很缺钱用,而郑亦樾代表的红十字会,每一次都会多多少少给点。
三万块,看着挺多,但是到了医院,那不是钱,而是跟废纸差不多的东西。
“谢谢。”陆晶蚊子哼哼似地说了一句。她有工作,丈夫是军人,收入也不低,居然还伸手跟红十字会要援助,想想就让人脸红。
可是前期孩子的治疗费用就不低,移植手术更是自费部分就高达三十万,再加上添了个孩子,请了个保姆,后续抗排药,住院,零零散散十几万又花出去了。
家底子早已掏空,就剩下个房,还是贷款买的,即使现在挂出去卖了,除去给银行的部分,她能剩下的也不多,一家还没了落脚地。
光鲜的白领生活,碰上大病,一地鸡毛。
她不敢跟宋瑞安说。一来身为军嫂,为他解决后顾之忧,让他安心工作,是她一直以来的处世观点,二来他们一家还没到弹尽粮绝的地步,比很多人家真的治不起,上水滴筹都借不到钱还好许多呢,三来宋瑞安要是知道了她的行径,会看不起她。
一个军人的家属,占着国家的便宜。陆晶简直不敢想。
但她真的太难了。小女儿连奶粉都吃不起,比同龄孩子偏轻,保姆的工资一分都不能少,她不在家的时间太多,克扣了保姆的工资,虐待自己的孩子怎么办?儿子的药钱更不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