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127 集:刘裕北伐

第127 集:刘裕北伐

牵制。

418年正月,夏主赫连勃勃趁刘裕东归,率军进攻关中。沈田子率先在子午谷击杀王镇恶,随后刘义真又误杀沈田子,导致晋军内部自相残杀。赫连勃勃趁机攻占长安,刘义真仅率数十骑逃回东晋。刘裕辛苦收复的关中地区,短短一年间便再度沦陷于匈奴铁弗部之手。

五、历史回响:雄图与憾恨的双重叙事

刘裕北伐的功过始终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从军事成就看,他两次北伐灭两国、复两京,将东晋版图扩展至极盛,其“却月阵”战术成为冷兵器时代步骑协同作战的典范。从政治意图看,北伐无疑是他篡晋的跳板——正如他在灭后秦后拒绝王镇恶“留镇关中”的建议时所言:“长安,汉之旧都,虽天所相,吾何敢居之。”其代晋野心已不加掩饰。

但关中的得而复失,暴露了刘裕政权的结构性矛盾:寒族出身的他虽能凭借军事力量崛起,却无法彻底整合门阀士族与寒门势力的利益。他在北伐中采取的“以战养权”策略,使得军事行动始终服务于政治篡代,而非真正以统一为目标。正如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评价:“裕之北伐,实为功名心所驱,全非吊民伐罪之道。”

刘裕的遗憾,某种程度上也是整个南朝的缩影。此后宋、齐、梁、陈四代,虽屡屡北伐,却再未达到刘裕时期的战略高度。而关中的沦陷,更预示着南北对峙格局的长期化——直到589年隋朝灭陈,中国才再度实现统一。刘裕的北伐,犹如一颗划破乱世夜空的流星,既照亮了汉人政权短暂的辉煌,也留下了壮志未酬的永恒遗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