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蒙恬那意气风发的模样,笑道:“蒙将军勇气可嘉,不过此次出征,还需从长计议,不可贸然行动。待各方面准备妥当,本王定会给你这个机会。”
在这期间,吕不韦却对嬴政的一些举措开始有所不满。他觉得嬴政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像以前那般对自己言听计从,这让他的权力受到了一定的威胁。于是,吕不韦暗中联合了一些门客,想要在朝堂上对嬴政的决策进行掣肘。
!然而,嬴政也并非毫无察觉,他一边不动声色地继续推行自己的计划,一边暗中安排人手调查吕不韦的举动。
一日,朝堂之上,吕不韦提出要放缓对韩国的计划,理由是秦国国内的粮草储备还不够充足,此时出兵恐有后顾之忧。
嬴政看向吕不韦,目光深邃,说道:“相国,本王早已命人去核实粮草之事,如今储备虽谈不上十分充裕,但支撑一场对韩的战事还是足够的,况且,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错过此次机会,等韩国有所防备,往后再想动手便会难上加难。”
吕不韦还想争辩,可其他大臣们见嬴政态度坚决,纷纷附和起嬴政的话来。吕不韦见状,只能作罢,但心中对嬴政的不满又增添了几分。
嬴政在处理完朝堂之事后,又去了军营视察。他看着那训练有素的秦军士兵,心中满是豪情。这些士兵们,个个身姿挺拔,眼神坚毅,他们是秦国最锋利的刀刃,是实现统一大业的希望所在。
蒙恬跟在嬴政身边,为他介绍着军营中的情况,从士兵的训练科目到武器的打造工艺,嬴政都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还提出一些问题,让蒙恬解答。
“蒙将军,秦军之所以强大,除了士兵们的英勇善战,这精良的武器装备想必也是一大关键吧。”嬴政问道。
“大王英明,我大秦的兵器打造工艺精湛,无论是那长剑,还是弓弩,皆比他国更为锋利、射程更远,在战场上,这可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蒙恬自豪地回答道。
嬴政满意地点点头,他知道,秦国的强大是全方位的,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优势发挥到极致,带领着秦国一步步走向那统一天下的辉煌时刻。
第三章:权力之争
随着嬴政年龄的增长,他越发觉得吕不韦的存在是一个隐患。吕不韦编撰的《吕氏春秋》,在秦国流传甚广,里面宣扬的一些思想,隐隐有着与嬴政的治国理念相悖之处,而且吕不韦在朝堂上的势力盘根错节,若不加以遏制,日后恐怕会难以掌控。幻想姬 已发布最芯彰劫
嬴政决定先从削弱吕不韦的权力入手,他先是找了个借口,免去了吕不韦身边几个亲信的官职,换上了自己信任的人。吕不韦得知后,心中大为恼怒,但表面上还得装作若无其事,向嬴政谢恩。
“大王英明,老臣这些手下,确实有些办事不力,大王此举,也是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着想,老臣感激不尽。”吕不韦强忍着心中的不快说道。
嬴政看着吕不韦,微微一笑道:“相国深明大义,本王很是欣慰,不过这秦国的朝堂,还是需要多些新鲜血液,方能更好地为大秦效力。”
吕不韦心中明白,嬴政这是在逐步架空自己,可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应对之法,只能暂且隐忍。
而另一边,李斯察觉到了嬴政与吕不韦之间的微妙关系,他决定站在嬴政这一边,趁机向嬴政进言:“大王,相国吕不韦权势过重,长此以往,恐对大王不利啊。如今大王有意削弱其权力,臣以为可进一步采取措施,让他远离朝堂核心事务,专心去处理一些无关紧要之事,如此一来,既能稳住局势,又能慢慢瓦解他的势力。”
嬴政听后,觉得李斯所言有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开始安排吕不韦去负责一些祭祀、修撰史书之类的事务,将他从军政大权的关键位置上挪开。
吕不韦这下彻底坐不住了,他意识到嬴政这是要彻底打压自己,于是,他心生一计,想要利用自己与太后赵姬的关系,通过赵姬来影响嬴政的决策。
赵姬原本就是吕不韦的姬妾,后来被送给了异人,也就是嬴政的父亲,这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吕不韦偷偷进宫见了赵姬,向她诉说了自己如今的处境,希望她能在嬴政面前为自己说些好话。
赵姬念及旧情,便答应了吕不韦,找了个机会向嬴政提起吕不韦的功劳,劝嬴政不要太过为难他。
嬴政听了母亲的话,心中很是不悦,他看着赵姬说道:“母后,儿臣知道吕不韦过去有功劳,可如今他的一些行为已经威胁到了秦国的稳定,儿臣作为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