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是真的想她爹了。,我.的^书!城~ +更!新·最\全^
上次父女两个见面还是在林如海进京述职的时候,己经是两年多前了,眼看明年又是大计之年,不知道爹爹的职位是否有所变动,能不能进京为官。
父女两个虽然每月都有书信,但是毕竟不得见面,若是爹爹能进京做官就好了,她既能在外祖母跟前守着,又能常跟爹爹见面,岂不是两全其美。
周慧这边今天见了薛姨妈之后,看出了迎春几个跟宝钗的区别,薛宝钗经历的事情多了,情商也有了明显的长进,看着就比这几个女孩成熟懂事,更讨大人的喜欢。
周慧虽然不喜年轻人过于世故,但是能让她们多学些东西,日后处事更加圆滑,与人打交道办事的时候更加省心顺遂,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于是,周慧与曲先生沟通后,给几个女孩重新拟定了学习计划,将管家理事纳入了学习范围,这门功课的老师便是王熙凤。
王熙凤原本就在带着迎春管家,对于她来说,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教迎春一个跟教几个区别不大。
这几个都是她的小姑子,要不了几年就都会陆续出嫁,跟她的利益没有冲突,相处好了反而会是日后的助力,因此痛快的应了。+s·o_u.k/a?n¢s/h~u¨.?c+o!m?
王熙凤本就精明能干,管家理事的本事一流。她给几个女孩讲起理家之事头头是道,从如何管理下人,到收支核算,再到应对府里的各种人情往来,都细细说来。
迎春、探春她们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提出问题,王熙凤也耐心解答。
黛玉心思机敏,这些东西往往一点就通,是她们几个里学的最快的,迎春年纪大,处事也比她们更加成熟,学起来也不慢。
探春由于庶出的身份,长期在王夫人手下讨生活,更会看人脸色,领悟的更快,惜春虽然年纪小,但是同样聪慧过人,因此王熙凤这个先生做起来也不怎么费力。
再给周慧回禀事情的时候,王熙凤就没口子的夸这几个女孩子聪明,也夸周慧慈悲,早早的就让她们学这些。
“老祖宗真真是菩萨心肠,早早的就为家里的女孩子们打算起来,让她们开始学这些,免得日后到了婆家管家理事拿不起来,遭人耻笑。”
周慧笑道:“我想着这些是她们早晚要学的,早些学起来,总比到时候一抹黑的强,哪怕灵性不够,学的时间长了,也差不多会了,省的到时候作难。t_我#的¨书{?城?]{ %?更D×新′#>最}ˉ全2”
琴棋书画这些陶冶情操的东西,日后会是生活的点缀,柴米油盐才是每天的日常,那些东西打个基础,日后慢慢学也就是了,若是有兴趣,可以再钻研,眼前先把这些生活的必备技能给学扎实了更要紧。
周慧相信,在她的安排下,贾府的女孩子们日后不管嫁给谁,都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不会过的太差。
当然,这一切也是基于贾府没有重大变故的情况下,在这个时候,娘家始终是一个女人坚实的靠山,娘家若是得势,夫家就不敢小看。
贾家日后如何,还要看子孙后代们。
贾家第二代里,贾政虽然没什么大的变化,但是贾赦的改变可不小,从一个浪荡的老纨绔变成了一个有上进心的家主和族长,誓要带着贾家走向辉煌,恢复祖上的荣光。
第三代里,贾琏考上了举人,虽然不打算再考进士,但是本人的基本素养己经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加务实,接人待物也更加成熟圆滑。
贾珠改变了早亡的命运,成功的考上进士上岸,成了翰林院编修,虽然目前官位不高,但是前程不可限量。
贾瑛贾宝玉也不再是个胡乱吃人胭脂的妈宝男,虽然学业不拔尖,但是起码不再到处留情,祸害女孩子。
因为贾家如今风气清正,重视子孙的教育,贾环也不用被王夫人处处打压,而是逐渐在学业上崭露头角,邢夫人生的儿子贾琮更是文武双全,如今贾赦特意请了个老师傅教他拳脚,准备日后考武举,重现先祖的光彩。
贾珠的儿子贾兰虽然年纪还小,己经展露出过人的天赋,相信有贾珠的引导,日后必然在举业上有所成就,
贾琏的儿子贾荃现在还小,看不出好歹来,但是相信有这些长辈们做榜样,他总不会那么轻易的就长歪了。
原著中贾家之所以败落到最后的抄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点。
一是因为早年在朝堂上站错了队伍,跟着先太子也就是义忠亲王,做了不少错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