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陈志明识趣地起身,"这是我的联系方式,随时欢迎来电。"临走前,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我腰间的铜铲,"对了,听说您最近去了瑞士?霍恩海姆博士是我们公司的顾问。"
这句话让我心头一紧。冯·霍恩海姆与诺华有关系?他邀请我们去瑞士,是否另有目的?
送走陈志明,我立刻联系了郑淮安。半小时后,他风风火火地赶到药膳馆,我把阁楼的发现和诺华的来访都告诉了他。
"先看画!"郑淮安迫不及待地展开画轴,仔细研究后惊叹不已,"这绝对是重大发现!画中的异域人肯定是帕拉塞尔苏斯!嘉靖五年他确实在东方游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重点是'药境'。"我指着画中漂浮的球体,"师父的信说四器合一'可启药境',而这本《药境要略》称入药境者能'寿与天齐'。"
郑淮安皱眉翻阅小册子:"太玄乎了...不过铜铲的能量特性确实超出常规科学解释。"他忽然抬头,"等等,你说诺华的人知道我们去过瑞士?"
"不仅知道,还说冯·霍恩海姆是他们的顾问。"
"奇怪..."郑淮安摸着下巴,"在瑞士时,博士从未提及与制药公司的关系。"
我们决定先搁置诺华的事,集中精力研究画作和册子。郑淮安认为地图上的湖泊可能是云南的泸沽湖或西藏的某个圣湖,我则觉得更像长白山天池。
"无论如何,必须先确认地点。"郑淮安拍板,"我有个学生在国家地理研究所工作,可以请他帮忙比对。"
正讨论着,程明慌慌张张跑进来:"爸!郑教授!你们快看新闻!"
他打开平板电脑,一则科技新闻标题赫然入目:《诺华制药宣布启动"传统医疗器具现代化研究计划",首期投资一亿美元》。
新闻配图中,陈志明站在演讲台上,背后ppt展示的正是我们发表在《自然》上的论文图表!
"无耻!"郑淮安气得拍桌,"他们这是在误导公众,让人以为我们与诺华有合作!"
我反而冷静下来:"郑兄,这不正说明我们的研究有价值吗?他们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加快自己的步伐。"
当晚,我们三人熬夜制定计划:郑淮安负责联系地理专家比对地图;程明负责整理所有实验数据,准备发表后续论文;我则继续研究师父的遗物,寻找更多线索。
夜深人静时,我独自在灯下再次审视那幅古画。画中四人神态祥和,器具摆放有序,唯独那个被称为"药境"的球体显得虚幻缥缈。师父和帕拉塞尔苏斯等人真的找到了某种长生秘境吗?如果存在,为何没有流传下来?
铜铲静静躺在桌上,在台灯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我鬼使神差地将铲尖轻轻点在画中的"药境"上,突然,铲子剧烈震动起来,发出清脆的嗡鸣!
我惊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更不可思议的是,铲子的震动似乎遵循某种规律——三短一长,停顿,然后重复,就像...某种密码?
我连忙记录下这个现象,准备明天告诉郑淮安。就在我停笔的瞬间,铜铲停止了震动,恢复如常。
"师父..."我轻声呼唤,"您到底想告诉我什么?"
窗外,一轮满月高悬天际,银光洒在铜铲上,映出奇异的光晕。
第二天一早,郑淮安就打来电话,声音激动得发颤:"程远!我学生比对过了!那张地图很可能是西藏山南地区的某个湖泊,靠近不丹边境!那里有个鲜为人知的'药师佛圣地'传说!"
"西藏?"我有些意外,"画中场景不像高原啊..."
"艺术加工嘛!"郑淮安不以为然,"重要的是,我查到那里确实有座古寺,供奉药师佛,据说唐代就有僧人炼药的传统。"
我们决定尽快前往考察。郑淮安开始安排行程,我则负责准备必要的药材和器具。程明坚持要同行,考虑到他年轻力壮,在高原更能应付突发状况,我同意了。
正当我们紧锣密鼓准备时,一个意外的访客打乱了计划——冯·霍恩海姆博士亲自来到了药膳馆!
"程先生!"老博士风尘仆仆,但精神矍铄,"我必须当面向您解释。"
原来,诺华确实多次邀请他担任顾问,但他从未接受。陈志明那样说,是为了制造我们之间的猜疑。
"我担心诺华会对您不利,"冯·霍恩海姆忧心忡忡,"他们一直试图垄断传统医药资源。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