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上善若水,寻安 > 第11章 形神俱妙(上)

第11章 形神俱妙(上)

药王殿。苏半夏正在为个摔伤腿的小道童敷药,动作轻柔得像对待易碎的瓷器。

"今天学外伤处理。"见程远来了,她指了指药柜,"去取三七、血竭、红花,我教你配'金疮药'。"

捣药声中,程远想起小时候摔破膝盖,父亲用烟丝给他止血的往事。那时觉得土法落后,现在才知民间智慧的精妙。

"在想什么?"苏半夏问。

程远说了回忆。女子莞尔:"你父亲很懂啊。烟草本身就能止血消炎。"她将药粉按特定比例混合,"道医讲究'就地取材',真正的医术不在典籍,而在..."她指了指心口。

小道童蹦跳着离开后,苏半夏突然说:"你进步比我想的快。"她解开程远的道练服,露出肩膀的淤青——那是昨天练剑指时撞的,"今天教你'导引术',配合呼吸化解淤血。"

她的手指按在淤青处,冰凉如玉石。随着特定方向的推拿,程远感到一股热流在皮下扩散,疼痛奇迹般减轻了。

"这是..."

"气血导引。"苏半夏的额头渗出细汗,"配合你的呼吸节奏。"

一呼一吸间,程远惊讶地发现淤青真的在变淡!不是心理作用,而是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从紫黑转为青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别太惊讶。"女子收手,"这只是基础。孙师叔能用这手法化去脏腑淤血。"

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洒在藏经阁。程远正在研读《千金要方》,父亲轻手轻脚地进来,放下一碟桂花糕。

"苏丫头让我拿来的。"老人说,"说你看书太投入,忘了午饭。"

程远这才发现日已西斜。他拿起糕点咬了一口,甜香中带着桂花的馥郁,竟与记忆中外婆做的味道一模一样。

"爸,你还记得我七岁那年..."

"摔破膝盖?"父亲接口,"怎么不记得。你哭得全村都听见了。"老人难得地笑起来,"其实那烟丝是你奶奶留下的方子,加了三七粉的。"

程远鼻尖发酸。原来那些看似粗暴的土法背后,藏着祖辈传承的智慧。就像孙道长的药丸,莫师叔的剑指,苏半夏的银针,表面古朴甚至简陋,内里却是千锤百炼的真知。

傍晚雷雨突至。程远在客舍整理笔记,突然接到公司紧急视频会议邀请。屏幕里米歇尔神色凝重:"程总监,出事了。养生系列被投诉夸大宣传,监管部门要调查!"

原来是有消费者声称"青城山道地药材"并无特殊功效,质疑广告词中"千年秘方"的说法涉嫌虚假宣传。

"法务部建议立即下架产品..."米歇尔的声音被雷声打断。

程远望向窗外。暴雨中的青城山雾气缭绕,宛如仙境。他想起孙道长采药时说的:"药材好不好,看它长在哪,更要看采药人存什么心。"

"给我二十四小时。"他对着屏幕说,"明天此时,我给大家一个交代。"

挂断电话,程远冒雨冲向药王殿。孙道长正在灯下炮制药材,见他浑身湿透地闯进来,只是抬了抬眉毛:"知道了。"

"您...?"

"山下的风波,山上的风都知道。"老道从药柜深处取出个紫檀木匣,"拿去吧,这是历代祖师爷的手制药方。"

木匣中的绢纸已经泛黄,但墨迹依然清晰。最早的一张落款是"宋徽宗政和三年",最近的则是"民国二十六年"。每张药方都详细记载了药材产地、采摘时节和炮制方法,有些还画着古怪的符咒。

"告诉他们,"孙道长将木匣郑重交给程远,"青城山的药,采的是天地灵气,用的是良心手艺。"

回客舍的路上,程远在雨中驻足。闪电划破夜空,瞬间照亮整座道观。他看见药王殿前苏半夏晾晒的草药,看见练武场上莫师叔晨练踩出的脚印,看见父亲窗前的茶壶冒着热气。所有这些平凡的画面,突然有了全新的意义。

真正的"道地药材",不在包装上的认证标志,而在采药人的敬畏之心,制药人的专注之志,用药人的信任之诚。就像李静松说的:"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

程远抱紧木匣,在雨中向客舍跑去。明天,他将带着这份千年的传承回到上海,不是为了争辩对错,只为展示一种可能——商业与道义,现代与传统,本可以和谐共存。

就像此刻,雨水冲刷着青城山的每一片叶子,也洗净了他心中的尘埃。

喜欢上善若水,寻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