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此事便交由你统筹,务必让天下人知道——定北王不等朝廷一粒米,也能养活三军将士!”
翌日清晨,靖远城街头巷尾,忽然传出一则消息:
>“定北王萧牧亲率镇北军,于东十里坡设立民间粮集,凡愿供粮者,皆可得银两与通商权保障。此非赈济,而是实打实的买卖公平!”
这则消息犹如春风穿林,迅速传遍全城。
不少士绅听闻后,原本观望的态度悄然转变。
他们原以为这位被贬北疆的皇子不过是个落魄人物,如今见他竟能调动民间力量、绕开官府掣肘,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意与好奇。
更有甚者,开始主动派心腹打听消息,意图加入粮盟体系。
第三日傍晚,李秀娘带回捷报:“王爷,短短三日内,共筹集粮食八千石,足够维持镇北军两月所需!”
“干得好!”萧牧朗笑一声,随即下令,“即刻召沈三槐入府。”
不多时,那位曾被排挤的老粮商再次踏进书房。
萧牧起身迎上,亲自为其设座,郑重宣布:“本王特许你组建‘北地粮盟’,授予‘镇北粮使’之名,统管边地粮商事务。此后凡属粮盟成员,皆受镇北军庇护,享有优先通商权。”
沈三槐激动得眼眶泛红,连忙叩首谢恩。
“属下必不负王爷厚望!”他声音颤抖,却坚定有力。
书房内众人神色振奋,唯有诸葛亮仍冷静如常。
“王爷,这只是开端。”他轻声道,“下一步,我们该考虑如何打破对朝廷盐铁专营的依赖了。”
萧牧眼神微动,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不错,既然他们要逼我们孤立无援,那我们就从头建立自己的经济根基。”
夜色渐浓,风雪未止,书房中灯火通明。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禀王爷,京城急信已到!”
萧牧与诸葛亮对视一眼,同时站起。
“呈上来。”
一封密信递至案前,拆封之际,屋内空气仿佛凝滞。
信纸展开,仅寥寥数语,却令萧牧脸色骤变——
>“陛下病危,太子遭软禁,吕雄已掌控宫禁……”
未等细读,萧牧便将信收起,沉声道:“召集诸将,明日卯时议事。”
屋外风雪骤烈,靖远城陷入更深的寒夜。
而在暗流涌动之下,一场风暴,已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