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黄芪制剂组高出近60%。患者们普遍反映,服用胶囊后,食欲改善更明显,乏力感减轻,且放化疗带来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也有所缓解。
“陈教授,我感觉好多了,不像之前那样吃什么都没胃口,也不怎么拉肚子了。”一位接受肺癌化疗的患者拉着陈默的手,感激地说。
最终的统计结果显示,“发酵黄芪益生菌胶囊”针对放化疗患者肠道黏膜损伤的有效率,比传统黄芪制剂高出60%以上!这一结果令人振奋。
团队将这款凝聚了古代丝路智慧和现代科技的产品,命名为“古道康”——取“丝绸之路,古道焕新,健康同行”之意。
第六章:丝路医学的现代启示
“古道康”的成功研发,不仅仅是一款新药的诞生,它更像是一个信号,揭示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巨大潜力,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丝绸之路在医学交流史上的辉煌。
陈默在一次国际传统医学会议上分享了这个发现。他展示了撒马尔罕陶罐的照片,展示了宏基因组测序的结果,展示了《回回药方》的古籍记载,也展示了“古道康”的临床数据。
“我们常说,医学无国界。在丝绸之路上,这句话得到了最好的诠释。”陈默站在讲台上,目光坚定,“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通过这条道路,交流药材、交流技术、交流智慧。他们或许不懂得什么是宏基因组,什么是益生菌,但他们通过实践,掌握了利用微生物提升药效的方法,并将其记载、传播。”
“今天,我们用现代科技打开了这个尘封千年的‘微生物药库’,不仅找到了提升疗效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传统医学中蕴含的科学逻辑。这不是偶然的经验,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生命科学原理。”
“丝路微生物资源库”的建立,为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更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古代方剂中的微生物作用,探索“药-菌”相互作用的奥秘。
而“古道康”的故事,也只是这宏大篇章中的一个章节。撒马尔罕的陶罐,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对丝路医学、对传统医学智慧的重新认知。它告诉我们,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科技,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印证、相互启发,共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开辟新的道路。
夕阳下,陈默再次看着实验室里“丝路微生物资源库”的标识,仿佛看到了千年前丝路商队的驼铃悠扬,听到了东西方医者交流的低语。那些沉睡在陶罐里的微生物,不仅是菌种,更是文明交流的使者,它们带着千年的智慧,在现代科技的光芒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诉说着丝路之上,永不熄灭的医学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