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 第433章 银镯与铜铃的和弦

第433章 银镯与铜铃的和弦

的姑娘,得有声响护着心。”

老觉长老不知何时也站在了路基上,手里还攥着那根老周教过的竹片,竹片上还沾着新鲜的锈迹——是从旧钢轨上刮下来的。“当年修滇缅铁路,我们用竹片测轨距;现在用智能尺,”他冲阿林笑了笑,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像雨后舒展的荷叶,“可竹片的纹路,还在你们心里。”

玛依捧着半块巧克力走过来,塞进小陶手里。巧克力是她从家乡带来的,裹着锡纸,在阳光下闪着微弱的光:“吃吧,甜着呢。”小陶舔了舔嘴角,巧克力的甜味在嘴里化开,驱散了些许寒意。她突然指着远处:“看!d327次列车返程了!”

山风卷着雨丝掠过,打在脸上凉飕飕的。d327次列车从山的那一边缓缓驶来,车头挂着的巨大中国结在并不强烈的阳光下格外鲜艳,像一团跳动的火焰。车身侧面,克钦族传统的金翅鸟图腾与汉族的祥云图案交相辉映,闪耀着不同的光芒。列车驶过刚刚修复的k83+200段时,车轮与钢轨摩擦发出有节奏的咔哒声,稳稳当当,没有一丝晃动。

,!

扎伊望着缓缓驶过的列车,看着车窗里乘客们模糊的笑脸,忽然明白:所谓防护体系,从来不是冰冷的仪器和规章。仪器是眼睛,规章是骨架,但真正让这一切活起来的,是人心。是老周怀表里的滴答声,提醒着时间与责任;是玛依竹筐里的棉絮,承载着代代相传的智慧与温情;是阿林轨距尺上的刻痕,记录着精确与严谨;是小吴眼里跃动的光,闪烁着对新技术的探索与热爱;是岩温望远镜里警惕的眼神,守护着前方的路;是阿强和小杨胶鞋上那磨破的边,见证着日复一日的辛劳;是老觉长老手中那带着锈迹的竹片,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是玛依布包里那带着草木香的干木棉花,寄托着平安的祈愿……

这些细碎的声响,这些朴素的物件,这些交织在一起的人心与技艺,像银镯上的铜铃,像暗河里的木楔,像老周怀表里的擒纵轮,正沿着这条蜿蜒的铁轨,串起中缅两国人民的呼吸,织成一张最温暖的平安网。

山脚下,传来玛依清亮的笑声,混着姜茶的甜香,混着铁轨的嗡鸣,在山谷里荡开,久久不散。她朝大家挥挥手:“走嘞!去工棚喝碗姜茶——今天的防护网,得用热乎的姜茶再加固加固!”

众人哄笑着,互相搀扶着,往不远处冒着炊烟的工棚走去。雨还在下,但不再是之前的急雨,而是变得温柔起来,像牛毛,像花针,轻轻拂过脸颊。工棚里,玛依已经烧好了新的一锅姜茶,红糖的甜香更加浓郁。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着热茶,聊着刚才惊险的一幕,气氛轻松而温暖。

阿林拿出手机,拍下窗外的雨景,以及工棚里大家围坐的身影。“以后,这就是我的‘铁轨记忆’。”他对小陶说。

小陶点点头,看着阿林手机屏幕上自己的笑脸,又看了看扎伊腕间的银镯,以及老周怀表上那模糊的字迹,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忽然觉得,做铁路人,真是一件很酷、也很温暖的事情。

窗外,雨还在下,但雨丝中似乎多了些亮晶晶的东西,像星星,又像希望。铁轨在雨中沉默地延伸,像一条通往未来的路。而这条路上,有银镯与铜铃的和弦,有怀表与仪器的共鸣,有老手艺与新科技的交织,更有无数像他们一样,平凡而坚韧的铁路人,用汗水和智慧,守护着平安,守护着连接两国的温暖。

那是铁轨的心跳,沉稳而有力;也是人心的回响,温暖而绵长。雨过天晴后,铁轨上会生出点点新绿,就像春天刚刚落脚。而这条连接着两国人民情感的铁路,也将在一代代铁路人的守护下,永远春意盎然。

喜欢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