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成的、足以撕开虚伪面纱的刀!
他打开电脑自带的、功能极其有限的电子表格软件。没有专业的统计工具,没有ai模型,他只能用最原始的函数和图表功能。
第一步:学历血统权重量化。
他建立了一个“学历分”字段。
“985\/211全日制本科及以上”:5分
“非985\/211全日制本科”:3分
“全日制专科”:2分
“非全日制本科\/专科”:1分
“无相关学历(如技校、职高转岗)”:0分
将数据库里所有晋升者的学历对应打分。
第二步:晋升速度计算。
用(晋升年份 - 入职年份),得出每个人的“晋升年限”。
第三步:关联度分析(原始版)。
他无法做复杂的社交网络分析,但他记下了所有“审批意见”中提到的“推荐人”或“关联人”。他手动统计:
每个晋升者,其晋升前后项目或岗位的审批者\/推荐者姓名。
统计这些审批者\/推荐者与晋升者是否有校友关系(同校)、同乡关系(数据库有籍贯)、或曾为同一部门领导下属(根据岗位记录追溯)。
他将这些关联标记为“强关联”、“中关联”、“弱关联”。
第四步:可视化图表(低配版)。
他用最基础的柱状图,画出了近十年所有晋升者的“平均学历分”和“平均晋升年限”的对比图。¨优!品\小.税.旺¨ ,毋`错¨内_容`结果触目惊心:学历分在45分(接近“985\/211本科”)以上的群体,平均晋升年限仅为58年!而学历分在2分以下的群体(主要是非全日制和无学历者),平均晋升年限长达123年!差距一倍以上!
但这还不够直观!无法体现那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林野盯着屏幕,眼中血丝密布。突然,他想起了道尺曾经生成“腐败树状图”的方式!他需要一个“图谱”!一个能直观展示“谁是谁的人”、“谁踩着谁上去”的图谱!
他无法绘制复杂的树状图。他另辟蹊径!
他新建一个表格,第一列列出所有近十年获得晋升的人员姓名(约200人)。
第二列,标注其“学历分”。
第三列,标注其“关键推荐人\/关联人”(取关联度最高的1-2人)。
然后,他用不同颜色填充单元格:
深红色:学历分>=45,且关键推荐人为局级领导或核心处室负责人。
红色:学历分>=45,关键推荐人为处级干部。
橙色:学历分3-4,有较强推荐人。
黄色:学历分3-4,无明确强推荐人。
浅绿:学历分1-2,有推荐人(通常也是低学历分者)。
深绿:学历分1-2,无推荐人。
灰色:学历分0。
接着,他手动在表格下方添加图例,并用箭头线在表格内手工绘制简单的指向关系(a由b推荐晋升,则从b名字单元格画箭头指向a名字单元格)。
最后,他将整个表格截图,并在图片顶部用加粗字体写上标题:
《铁路公司技术系统近十年晋升路径核心影响因素图谱(基于历史档案数据挖掘)》
下方小字注释:
核心结论:
学历血统(985\/211统招)为晋升核心门票(权重估算>60)。
“关系引荐”为第二关键要素,形成稳固利益共同体。
技术贡献、工作实绩等要素权重极低(<20),且与学历血统高度耦合(高学历者易获好项目,成果更易被承认)。
低学历血统者(尤其非统招)上升通道几近关闭,晋升者多为技术传承型老师傅(深绿),晋升速度极其缓慢。
这张用最原始工具、耗尽心力手工“绘制”出来的图谱,色彩斑驳,线条粗糙,甚至显得有些简陋可笑。但它却如同一个简陋而强大的x光机,粗暴地穿透了所有华丽的文件、动听的报告和虚伪的“公平公正”口号,将技术科乃至整个路局技术系统内部那套运行了二十年、根深蒂固的“血统晋升规则”的丑陋骨架,赤裸裸地、血淋淋地呈现在了屏幕上!
每一个名字,每一个颜色方块,每一根简陋的箭头,都像一把冰冷的解剖刀,切割着体制的脓疮!那些被掩盖的“子弟”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