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 第182章 耦合剂的伏安窃听器

第182章 耦合剂的伏安窃听器

…”林野低声呢喃,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力。omega的技术,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技术范畴,上升到了一种近乎邪恶的艺术。他们利用最前沿的科学,编织出最隐秘的阴谋,将无数人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

“但是,他们再狡猾,也总有露出破绽的时候。”林野的眼神重新变得坚定。他已经找到了它们的原理,就一定能找到克制它们的方法。

识别它们已属不易,瘫痪它们更难。林野的策略是:扰乱其核心工作模式——循环伏案扫描。

他设想,这些伏安传感器之所以能够工作,依赖于其内部精确的扫描速率和电位控制。如果能够干扰这个过程,让它们“听不清”或者“发错信号”,就能让它们失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决定采用一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方法:施加“逆流”扫描。他利用探伤仪的电化学工作站,准备向整个耦合剂体系(宏观电解池)施加一个与传感器内置扫描方向相反、速率相同(20mv/s)的外部循环伏安扫描电压。例如,当传感器内部正在执行从-0.5v -> +0.8v的正向扫描时,林野外部施加从+0.8v -> -0.5v的反向扫描。

理论上,这种反向的外部扫描,会与传感器内部的正向扫描相互抵消或干扰,导致传感器工作电极所处的局部电位场被强行扭曲。其内置扫描电路测得的“电流”信号,将是内部扫描与外部扫描共同作用、相互干扰的结果。当内外扫描电压达到某个特定差值时(尤其在传感器特征峰电位附近),这种干扰会导致其内部测量出现一个极其异常的、尖锐的负电流峰(倒峰)。这是其正常工作模式下不可能出现的特征信号。

林野知道,这需要极高的精度。扫描速率必须精确匹配,否则干扰效果会大打折扣。他反复校准了外部扫描的速率和相位,确保它与那个神秘的20mv/s速率完美同步。

“准备好了吗?”林野对着空气问了一句,仿佛在给自己打气。

他再次启动了循环伏安扫描,但这次,他同时激活了外部反向扫描功能。屏幕上,代表电流响应的曲线开始剧烈地波动,仿佛陷入了某种混乱的舞蹈。林野紧盯着屏幕,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曲线在剧烈波动中,逐渐呈现出某种规律性的混乱。林野知道,这是外部扫描与内部扫描相互干扰的结果。

当外部反向扫描进行到第三圈时,奇迹发生了。在原本异常氧化峰的位置,一个深谷般的倒峰赫然出现!这个倒峰尖锐、对称,如同一个被打乱的音符,在混乱的曲线上显得格外刺眼。

“就是现在!”林野几乎要喊出声来。他立刻启动了探伤仪的高倍显微成像功能,将镜头对准那些产生倒峰的纳米传感器区域。

屏幕上,那些微小的金属微粒清晰可见。它们在耦合剂中微微浮动,表面光滑,仿佛与普通微粒无异。林野的呼吸再次屏住,目光死死地锁定在屏幕上,等待着那个他期待已久的瞬间。

就在倒峰达到谷底的瞬间,仿佛有一道无形的指令从天而降,那些产生倒峰的纳米传感器表面,其0.3微米厚的氧化层上,突然发生了某种奇异的变化。原本光滑的表面,如同被无形的手刻划过一般,显影出了清晰的标记:

「omega-va-237」

“va”——伏安法(voltammetry)!这个标记,如同最后的审判,证实了林野的所有猜测。这些伏安传感器,确实是omega的杰作,是它们在钢轨探伤系统中埋下的另一颗定时炸弹。

林野的心脏狂跳起来,既是因为激动,也是因为一种更深沉的恐惧。他看着屏幕上那个微小的标记,仿佛看到了omega那双隐藏在黑暗中的眼睛,正冷冷地注视着他。

更令林野心惊的是,后续的微区分析显示,单个传感器的电极工作面积(a),经过复杂计算,其数值恰好等于k78-237钢轨上已知最大伤损(裂纹)的表面积(s)!这不仅仅是窃听,更是对伤损本身的精准“标记”和“计量”。耦合剂中的每一个窃听器,都是悬在钢轨命脉上的一把微型刻刀,记录着每一次伤损的细节,也加速着每一次伤损的恶化。

林野缓缓地松开了紧握的拳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眼神却没有丝毫放松。他知道,拿到了真相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这触目惊心的、融合了基因科技与工业安全的惊天阴谋公之于众,并将幕后黑手绳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