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销毁证据!”林野的心沉到了谷底,但他没有放弃。他扑向操作台,手指在触控板上疯狂地滑动、点击,像在与时间赛跑。探伤仪的存储模块里,还残存着那些未被上传的量子耦合数据——那些被刘成刻意删除的审批记录、被篡改过的振幅参数、甚至可能是解开omega服务器量子锁的密钥——此刻都像藏匿在深海中的珍珠,藏在量子噪声的最深处,等待着被重新打捞。`二_八_看-书^网¨ .无+错/内_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全频量子海啸功能启动准备就绪。”探伤仪的合成音突然变得异常清晰,仿佛突破了某种无形的干扰屏障,直抵人心。林野死死盯着能量条上疯狂跳动的数字:120mj...180mj...200mj...他仿佛又听到导师临终前沙哑的叮嘱:“量子纠缠的本质是信息的共振。当噪音足够大,真相,就会从噪声里浮出来。”
“237mj!”能量条跳到临界值的瞬间,林野眼中闪过决绝的光芒,按下确认键。探伤仪顶部骤然射出一道锥形光束,精准地覆盖了从k78-237起点到终点的所有量子频率。起初只有细微的嘶鸣,像蚕食桑叶,但瞬间便化作震耳欲聋的轰鸣——那是覆盖了1.5hz到150thz的全频噪音,一场席卷整个频谱的量子海啸,以摧枯拉朽之势扑面而来。
投影网络开始剧烈地震荡、扭曲。林野看见光点如同风中残烛,一个接一个地熄灭,量子纠缠线像被扯断的琴弦般寸寸断裂。当最后一个节点的光芒彻底消失时,全息投影突然像被撕碎的画卷般坍缩成一片刺眼的雪花,又在令人窒息的三秒后重新凝聚。但这次,显影的不再是网络,而是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文件影像,像一座突然从地底冒出的信息山峦。
“2023年7月15日,k78-237钢轨材料检测报告(伪造)”
“2024年3月8日,量子耦合参数修改审批(刘成签名)”
“2025年5月20日,全球钢轨共振频率测试记录(加密附件)”
最中央的文件自动展开,是一张复杂的三维结构图:k78-237钢轨的每根轨枕之下,都隐蔽地埋藏着微型量子点。所有量子点通过钢轨本身的金属晶格,形成了一个遍布全球的量子纠缠网络,最终汇聚于轨腰23.7cm处的那个被称为“死亡激活点”的致命坐标。只要这个点的量子态被特定方式触发,整个网络的量子纠缠就会瞬间坍缩,释放出足以撕裂坚固金属晶格的恐怖共振能量——全球的钢轨将在同一时刻断裂,火车脱轨、桥梁垮塌、城市交通瞬间瘫痪,而操控这一切的omega服务器,早已将这精心策划的灾难伪装成一系列“意外事故”。
“原来审批流程不是密码,而是开关。”林野喃喃自语,声音有些沙哑。刘成每签一份文件,就是在给这个庞大的量子网络输入一个确认信号;当他完成所有审批,整个毁灭系统就进入了“待触发”的致命状态。而今天,6月16日,正是所有量子点的相干性达到巅峰、最容易受到共振影响的日子。
窗外传来剧烈的撞击声和引擎的咆哮。林野冲到窗边,看见轨道组的同事正驾驶着工程车如离弦之箭般狂奔而来,车顶的探照灯刺破夜色,死死地锁定在轨腰23.7cm的位置——那里的钢轨确实出现了细微的裂纹,但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裂纹竟奇迹般地停止了蔓延。量子海啸的余波仍在空气中震荡、弥散,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将所有试图传递的共振信号撕成碎片,扼杀在摇篮里。
“成功了……”林野喉咙里滚过一声几乎被压抑的呜咽,随即,那声压抑许久的叹息如同挣脱束缚的潮水,从肺腑深处奔涌而出。然而,随之而来的并非轻松,而是某种更深沉的虚脱感,仿佛身体里所有支撑的骨骼都被抽离,他不由自主地,像一摊软泥般瘫倒在冰冷的椅子上。他怔怔地望着探伤仪屏幕,那几个“证据已锁定”的猩红字样,像是黑暗尽头突然亮起的微光,瞬间驱散了他心头积压许久的阴霾,带来一种近乎虚脱的解脱。
投影幕布上,那个象征着无上权力与危险的omega服务器菱形符号,正以一种奇异的、近乎哀伤的方式逐渐消融,如同被投入深邃湖心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一圈圈扩散,又温柔地散去,最终只留下一片令人心悸的、死寂的空白。
就在这时,控制室的门被一股蛮力撞得震颤,轨道组的老张如同从地狱冲出的亡魂,头发蓬乱,脸色惨白如纸,几乎是踉跄着冲了进来,粗重的喘息声里还夹杂着未散尽的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