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线索。果然,在一片杂乱的数据中,一个频率点显得格外突出——4700mhz,旁边还标注着一行小字:“未知干扰”。
林野的心跳开始加速,这正是他需要的!他立刻冲向不远处的磁场发生器,这是用来模拟和干扰各种电磁环境的设备。他深吸一口气,将电流调到最大档位,瞬间,一个强大的、频率精确调谐到4700mhz的交变磁场笼罩了焊缝区域。10特斯拉的磁场强度,足以对量子点的概率波产生强烈的扰动。
“嗡——”
金属表面泛起了一阵阵肉眼可见的涟漪般的波纹,像是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石子。原本在探伤仪屏幕上和空气中闪烁的淡蓝色光痕开始剧烈地震荡、扭曲,仿佛受到了强烈的干扰,变得极不稳定。林野死死地盯着卫星电话,那行血红色的倒计时数字,在23:47:12这个数字上停住了,不再跳动。
成功了!林野的心脏狂跳起来。他看着探伤仪的黑屏,屏息等待。几秒钟后,黑屏上突然裂开一道细小的光纹,像冰面碎裂一样,屏幕重新亮起。等看清屏幕上的内容时,林野和小周几乎同时松了一口气——逻辑炸弹的提示框变成了:“数据恢复中:5%…15%…”
,!
“有效!”小周忍不住欢呼起来,脸上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林野却立刻将注意力转回探伤仪的主屏幕,上面除了恢复数据的提示,还多了一行新的提示信息:“量子栅栏生效 | 隧穿效应抑制率:92%。”
他想起量子栅栏的原理——通过施加特定频率和强度的交变磁场,在材料表面形成一个能量势垒,当这个势垒的频率与量子点的隧穿共振频率匹配时,量子点的概率波就会被强行反射回去,从而阻止隧穿的发生。看来,他刚刚施加的磁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临时的量子栅栏。
“看耦合剂!”小周指着放在旁边的耦合剂罐子,声音里带着惊奇。原本透明的胶状物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里面开始析出一些细小的、黑色的颗粒,像是在透明的果冻里漂浮的墨点。林野凑近仔细观察,发现这些颗粒的表面似乎刻着一些极其细小的、类似电路纹路的图案——这根本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量子点,而是omega公司植入的微型通信器!它们不仅具备量子隧穿的能力,还自带通信功能,能够与远在太空的卫星进行信息交互。
“难怪刘成要特批这批耦合剂。”林野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他立刻冲向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登录公司的内部系统,调出刘成上周提交的那份关于特批“实验级”耦合剂的审批邮件。邮件正文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林野记得附件里有一个所谓的“质量豁免说明”。他立刻打开附件,果然,在那份说明的末尾,关于焊缝夹渣尺寸的上限标准,被悄悄地修改了,从原本严格的“≤1mm”改成了相对宽松的“≤2mm”。而系统日志显示,每次检测发现夹渣超标时,都有来自一个陌生的、标记为“omega服务器”的指令,自动覆盖了检测标准,将超标判定修改为“合格”。
原来如此!这根本不是什么“赶工期”,而是有人故意在为某种阴谋铺路!刘成,或者说背后指使刘成的人,利用他的职权,将这批危险的、带有后门的“实验级”耦合剂引入了生产流程,故意放宽检测标准,就是为了等待夹渣尺寸累积到某个临界点,然后利用量子隧穿效应,通过卫星远程控制微型炸药,制造一场“意外”事故,从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k78-237算法,很可能只是他们顺手牵羊的目标,用来窃取最新的技术成果。
卫星电话再次震动,这次屏幕上显示的是一段视频通话请求。林野犹豫了一下,接通了。画面里,一个穿着omega公司制服的中年男人出现在屏幕上,他看起来有些傲慢,身后的电子屏幕上,赫然显示着k78-237算法的核心代码片段。
“你们以为量子隧穿是缺陷?”男人用一种慢条斯理的语调说道,眼神里闪烁着一种既兴奋又阴冷的混合光芒,“不,这是我们的密钥。当夹渣尺寸超过2mm,隧穿效率突破50%,就能在你们检测仪的芯片里种下后门——现在,k78-237已经是我们的了。”
林野的手指悬在断开连接的按钮上,心脏因为愤怒和屈辱而剧烈地跳动。他看着屏幕上那个男人得意的笑容,以及背后那行被他们窃取的代码,一股热血涌上头顶。他想立刻质问,想揭露这一切,想将这些人绳之以法。但理智告诉他,现在不是冲动的时候。对方既然敢如此明目张胆地联系他,就说明他们还有后手,还有恫吓他的资本。
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