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试这个。”林野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安,将探伤仪的发射频率调至23.5mhz。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管新的、同样来自omega公司的耦合剂,挤出少量涂抹在一段实验用钢轨上,确保其中包含了足够数量的金属微珠。然后,他轻轻按下启动键。
超声波发生器发出轻微的嗡鸣,高频声波以肉眼不可见的速度穿透耦合剂,冲击着钢轨表面。起初,一切似乎都没有变化。但几秒钟后,涂抹耦合剂的地方开始泛起极其微弱的光晕。当频率提升至23.52mhz时,奇迹发生了。那些原本分散在耦合剂中的银色颗粒,像是听到了统一的号令,开始剧烈地振动起来。它们不再是无序的布朗运动,而是呈现出一种高度协调的、有规律的振荡。随着振动的加剧,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似乎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互相吸引、靠近。
“聚能效应……”林野的心跳加速。他屏住呼吸,死死地盯着那片区域。当频率稳定在23.52mhz时,那些金属颗粒突然聚集成一个个直径约1毫米的金属球,表面原本细密的电路纹路因为紧密的排列而连成一片,发出一种如同蜂鸣般的、低沉而持续的震颤。这震颤并非来自声波,而是一种固有的、源自金属微珠内部结构的物理振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反密码波形。”林野的大脑飞速运转。他想起omega公司标志的拓扑结构——那是他去年在行业展会上见过的那个简洁而充满科技感的标志,由七个黄金分割点构成,象征着无限与精确。当时他只是觉得设计巧妙,并未多想。但现在,他突然意识到,那个标志可能不仅仅是一个logo,更是一种信息编码的模板!
他立刻从工具箱里翻找出七颗不同颜色的微型磁珠,按照omega标志的拓扑结构,在实验台上排列成一个微缩版的模型。然后,他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将那个由金属微珠组成的、正在剧烈震颤的小球,移动到磁珠模型的中心位置。
“居里点……”他再次想起了那个数字,770c。他知道,要改变这些金属微珠的磁性和排列方式,需要极高的温度。但它们此刻却能在常温下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这背后一定有更复杂的机制。
他抓起实验台上一个简易的加热装置,开始缓缓加热小球。温度计的红线开始缓缓上升。10c,20c,50c……小球依旧在剧烈震颤,表面的纹路没有丝毫变化。林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难道自己的猜测是错的?
然而,就在温度计的指针即将指向0c刻度线时——是的,0c,冰点——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发生了。那个原本由无数金属微珠组成的、正在震颤的小球表面,突然浮现出荧光字迹!那是一种淡绿色的、如同夜光涂料般的字迹,在黑暗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诡异而清晰。
“omega-2023-09号采购合同”
五个字,如同五道惊雷,在林野的脑海中炸响。林野的呼吸几乎停滞。这管耦合剂,竟然直接指向了omega公司的一个具体采购合同!他颤抖着手指,将温度稍微调高一点,试图让字迹更加清晰。合同条款开始在这颗小球表面流动,如同活物般扭曲、变形。最关键的一条,用一种血红色标注出来,刺痛着林野的眼睛:
“耦合剂必须包含量子纠缠功能模块,每批次材料需绑定10公里钢轨的实时应力数据。”
林野的太阳穴突突直跳,血液仿佛在这一刻都凝固了。量子纠缠?实时应力数据?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耦合剂的功能范畴!他快速滑动视线,目光落在订单编号栏上。那一串数字让他浑身一震——那正是近半年来所有“紧急调货”的批次号!每一笔订单对应的钢轨,都在最近的探伤报告中显示“状态正常”,甚至“状态优良”。
“原来如此……”林野的手指重重地按在实验台上,留下一个清晰的指印。一个庞大而隐秘的阴谋,终于在他眼前逐渐清晰起来。omega公司提供的耦合剂,内置了能够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实时数据采集的纳米模块。这些模块通过某种方式,将钢轨的实时应力数据“加密”进耦合剂的物理结构中,然后通过他们提供的“数据复核流程”中隐藏的透光率通道,将篡改后的“安全”数据传回omega的系统。而所谓的“采购合同”,不过是用来掩盖这一切的合法外衣。
“他们想让整条环城线变成振动弦!”林野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面刮擦出刺耳的声响。他冲到轨道模型旁,看着嵌在合金基座里的那个挡板外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