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窗台上的仙人掌静默地注视着这一切,尖锐的刺在泪光中似乎也柔和了许多。
情绪的浪潮渐渐平息。王秀芬率先行动起来,仿佛要用行动彻底驱散刚才的沉重。她像个开疆拓土的将军,开始审视这间小小的宿舍。“这墙太空了!”她说着,变戏法似的从那个巨大的行李箱里掏出一叠花花绿绿的不干胶贴纸——赫然是缩小版的“林记百货”logo,带着超市特有的喜庆红火底色。“分店!以后这就是咱‘林记百货’渝都工区分店!”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着,不由分说地挑了一张最醒目的,仔细地、端端正正地贴在了宿舍门背后最显眼的位置。那个熟悉的、带着市井烟火气的标志,瞬间给冰冷的铁灰色宿舍门注入了一抹鲜活的生命力。
林建国也闲不住。他背着手在屋里踱了两步,目光落在了窗台上那柄陪伴儿子无数日夜的道尺和那盆孤零零的仙人掌上。他走过去,拿起那柄冰冷的金属尺,指腹摩挲着上面深刻的“1435”和“渝都消防监测001号”字样,眼神复杂。然后,他做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他调转尺身,用那坚硬、锐利的尖端,在窗台积着薄灰的水泥边缘,一下一下,用力地、缓慢地刻划起来。刻痕很深,带着金属摩擦水泥的细微颗粒感。刻下的不是数字,不是符号,而是两个方方正正、饱含了无数期盼与嘱托的汉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平安。
这两个字,比任何精密仪器测量的数据都更沉重,比任何规章制度都更直抵人心。这是父亲用最笨拙也最深情的方式,将铁轨的坚硬与家的祈愿,熔铸在了儿子生存的基石之上。
王秀芬贴完贴纸,目光也落在了那盆仙人掌上。她皱了皱眉,走过去端详了一下:“这玩意儿,看着扎人,还不好养水。”她转身又在她的“百宝箱”行李箱里翻找起来,很快捧出一个小巧的白色塑料盆,里面栽着几株饱满厚实、叶片圆润的绿色植物,透着蓬勃的生命力。“给,换上这个!多肉,好养活,耐旱!”她不由分说地把小盆放在窗台上,取代了仙人掌的位置,正好紧挨着林建国刚刚刻下的“平安”二字。她拍了拍手上的土,看着儿子,眼神里有心疼,更有一种母性的了然和骄傲:“这玩意儿像你!看着皮实,有点小刺儿,但骨子里韧着呢!给点阳光,给点水,就能活得好好的!”
林野看着窗台:冰冷的道尺斜倚着,旁边是父亲刻下的“平安”,新换上的多肉植物在透过玻璃的微光下泛着温润的绿意。门背后,“林记百货”的贴纸鲜艳夺目。父母忙碌的身影填满了狭小的空间,行李箱敞开着,露出里面带来的家乡特产——几包超市里卖得最好的椒盐花生米,一瓶父亲泡的枸杞酒,甚至还有母亲腌的一小罐咸菜。浓郁的生活气息瞬间驱散了宿舍里原本的孤寂与冰冷。
他拿起那本深红的存折,指腹轻轻拂过封面上被泪水洇湿的那一小块地方。冰冷坚硬的道尺还在手中,但此刻,它似乎不再仅仅是丈量钢轨与通道的工具。它的一端连接着1435毫米不容更改的精确世界,另一端,则被父母用最朴实的行动,牢牢地焊接在了这扇刻着“平安”、养着多肉的窗台上,焊接在了“林记百货”那微小却无比坚韧的分店招牌下。这根曾经孤独支撑他前行的钢轨,终于找到了它坚实而温暖的枕木与路基。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不是来自孤独的倔强,而是源于血脉相连的托举。在这被亲情重塑的空间里,他的双重人生,似乎正悄然弥合着裂缝,生长出足以承载未来的、第三种坚实的可能。
喜欢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