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 第40章 五年计划的破产危机

第40章 五年计划的破产危机

可那从骨髓里渗出来的寒意,又岂是薄薄的被褥能抵挡得住的?他拿起手机,指尖在屏幕上点开备忘录,新建了一个名为《生存税》的文档——多贴切,多讽刺。他开始麻木地记录这个月新冒出来的“扣费项目”:

1月2日,工区“新年开门红”红包:200元(强制,不交?明年有你受的)

1月5日,段里“扶贫助农”土豆认购:50斤/150元(运回来,烂掉了一半,剩下的还得分给同事)

1月10日,安全培训“教材费”:80元(一叠复印的a4纸,成本不过几块钱)

手指在冰凉的屏幕上机械地敲击,每一个数字落下,都像一根细小的钢针,精准地扎在他的视网膜上,留下细密的疼。他翻动备忘录,日期不断往前翻,类似的记录像决堤的洪水,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整整三屏。那一刻,林野恍然大悟,这哪里是什么“福利待遇好的铁饭碗”?这分明是一张用无数细密的丝线精心编织的吸血网络,每一个节点都闪烁着冰冷的、不怀好意的算计,而你一旦陷入,便再也挣脱不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深夜十一点,寂静的宿舍楼里,只有对面干部楼某扇窗户还亮着灯。林野眯起眼睛,透过那扇结了一层薄霜的玻璃,隐约能看见张明正在房间里,对着手机镜头比比划划。那个据说只有“优秀人才”才能住的单人宿舍,装修得那叫一个精致——真皮沙发、曲面屏电视、摆满限量版手办的玻璃柜,在暖光灯的映照下,散发出一种不属于这个阶层的奢华光泽。

一股莫名的冲动驱使着林野,他鬼使神差地点开了短视频平台。冰冷的算法几乎是瞬间就捕捉到了他的意图,将张明的直播推送到了首页。标题刺眼——《铁路系统管培生的日常vlog》。画面里,张明穿着一身看起来就很贵的居家服,端着一只印有铁路logo的马克杯,笑容温和,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很多人好奇体制内待遇,其实我们也就是普通工薪阶层啦……”

镜头随意地扫过他的书桌,林野的瞳孔猛地收缩,像被针扎了一下!桌上赫然摆着一台最新款的macbook pro,旁边是看起来就很贵的进口咖啡机,还有一支锃亮的镀金钢笔——去年段里颁发给“先进工作者”的奖品,按规定,本该给那个全年无休、趴冰卧雪、工区考核第一的老实巴交的老师傅!可最后,它却出现在了张明的桌上。

林野几乎是立刻就退出了直播,手指在招聘软件上飞快地滑动,搜索“铁路系统管培生薪资”。几条匿名的爆料信息跳了出来,像几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他脸上:

试用期工资:8000元/月(与他熬了五年才拿到的转正工资持平)

住房补贴:2000元/月(他?没有)

年终奖金:5万元(他?象征性的1万)

证书补贴:500元/月(他?想拿?先竞聘上岗,看你的“背景”够不够硬)

他抓起旁边的纸笔,飞快地计算起来:

张明年收入=(8000x12)+(2000x12)++(500x12)=21.8万元

而他林野,刨去各种名目繁多的“生存税”,年净收入大约是6.68万元。

差距:14.32万元!

这个数字像一块巨石,狠狠地砸在他的胸口,让他瞬间窒息——这相当于他不吃不喝两年的全部净收入!而这还不算张明那些明面上的“福利”:单人宿舍省下的租金、偶尔公出的免费用车、领导饭局上推杯换盏的茅台、以及最重要的——那份永远不用值夜班、不用在零下二十度的风雪里巡线、不会被莫名其妙地扣“安全考核分”的隐形特权!

窗外的风似乎更大了,雪片拍打在玻璃上的声音也愈发急促。林野握着笔的手,微微有些颤抖。夜,还长着呢。

"看见了吧?这就是'铁路世家'的传承。"赵叔的声音从下铺幽幽传来,带着烟熏火燎的嘶哑,"张明他爸当段长那年,工区'优化'了三十个老员工,腾出的编制全给了关系户。现在那些老伙计,有的在扫大街,有的回老家种地,还有个老李......"老人顿了顿,烟袋锅的火星剧烈闪烁了一下,"在立交桥底下睡了半年,去年冬天冻死了。"

林野的指甲无意识地掐进掌心。手机屏幕的光映着他惨白的脸,像一张漂浮在黑暗中的面具。他突然想起转正那天,张明搭着他肩膀说的那句"农二代"。当时只觉得屈辱,现在才明白,那不仅是侮辱,更是这个系统赤裸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