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了“虚假繁荣”的标准。林野也悟出点门道:这“管理”,核心就是“带头干脏活 + 找个能镇场子的打手(阿达克)+ 有个技术顾问(扎西)+ 关键时刻别要脸”。
刚应付完卫生,生活委员的“福利”又来了——分发劳保用品。库房里堆满了散发着浓烈橡胶和劣质棉布味道的劳保服、劳保鞋(硬得像铁板)、手套、肥皂、毛巾。数量、尺码一团乱麻。
林野看着名单和堆积如山的物品,头大如斗。他根本不认识大部分人,名单上除了名字和工种,几乎没有其他信息。阿达克再次挺身而出,凭借体型优势,成了人形搬运机和秩序维护者。“排好队!别抢!念到名字的上前!林委员你点名发东西,扎西你管尺码和签字!” 他往那一站,混乱的场面顿时有了主心骨。
扎西则展现了惊人的条理性。他快速将物品按尺码大致分类,对照名单(上面有之前登记的尺码),飞快地在每人名字后标注好应领物品和尺码,同时严格监督每个人签字确认。林野只需要像个复读机一样,按扎西标注好的名单念名字,发放对应的物品。在两位兄弟的强力辅助下,这场分发竟然异常高效地完成了。林野看着签满名字、核对无误的清单,第一次对这个“生活委员”的虚名产生了一丁点“没搞砸”的庆幸,但心底依然觉得这纯粹是运气好,外加兄弟够义气。
培训进入尾声,气氛却诡异而紧张起来。李工和王工长像打了鸡血,为迎接“集团培训结业检查组”而疯狂。理论课变成了“背诵大赛”,要求所有人必须像机器人一样,一字不差地复述那些空洞的安全口号。实作课则成了“表演秀”,反复排练那几个检查组指定要看的“标准化”流程(用着那些老掉牙的仪器),要求动作整齐划一,口号喊得声嘶力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野作为生活委员,任务加码:确保检查当天环境(尤其是厕所!)光鲜亮丽,学员精神面貌(衣服整洁!)焕然一新。他像个被抽打的陀螺,检查卫生死角,督促大家整理那身并不合身的工装,甚至被临时要求组织一场“展现学员活力与民族团结”的联谊活动(最终草草收场,只有阿达克即兴吼了段哈萨克民歌,扎西安静地坐在角落)。
结业检查日终于来临,整个场面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检查组的领导们在段领导们的簇拥下,步履匆匆地走过每一个角落,仿佛他们正在巡视自己的领地一般。
学员们则像是被上紧了发条的玩偶,机械地重复着那些已经排练过无数次的“背诵”和“标准操作”。他们的声音洪亮得有些夸张,动作整齐得甚至让人感到诡异。
教室里窗明几净,显然是刚刚被擦拭过;厕所里也散发着清新的香气,那是刚刚喷洒过清新剂的缘故。一切都显得那么完美,那么无可挑剔。
检查组的领导们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切,偶尔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最后,他们在那张早已准备好的“培训效果显着,管理规范有序,学员表现优秀”的评价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检查组的人一走,原本紧绷的空气瞬间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松弛下来。王工长如释重负地长出一口气,立刻点燃了那根叼在嘴里一整天的香烟,狠狠地吸了一口,然后骂道:“妈的,总算完事了!”接着,他大手一挥,喊道:“解散!”
李工也恢复了他那副冷漠的面孔,夹起自己的包,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毫无关系。
学员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像久旱逢甘霖一般,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身体也因为放松而显得有些瘫软。他们经历了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身心都已经极度疲惫,此刻终于得到了解脱,仿佛重获新生。
就在这时,李工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他在自己的包里摸索了一阵,然后拿出了几张红彤彤的证书。这些证书鲜艳夺目,上面印着“优秀学员”几个金色的大字,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下面宣布本期培训优秀学员!” 李工清了清嗓子,“赵刚同志!担任班委工长期间,积极协助讲师管理实作课堂,表现突出! 刘志同志,作为班长,认真负责…(此处省略若干官话)…”
林野对于刘志和赵刚的入选丝毫不感到意外,因为他早就看透了这两个人的真面目。那个油嘴滑舌的刘志,作为班长,整天就知道溜须拍马,尤其是在检查组来的时候,更是表现得异常“积极”,仿佛那是他唯一的工作。而赵刚呢,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和王工长之间的关系不一般,在实作课上,他几乎什么都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