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是荣耀,实际上却成了压在项目身上的巨大负担。她尝试过优化代码,降低画质,但用户反馈非常强烈,认为体验大打折扣,甚至有不少人因此流失。
“这可怎么办?”团队里的气氛也从之前的亢奋变得低落。小陈看着电脑屏幕,喃喃道:“难道我们真的要因为算力争气不足而失败吗?”
林薇咬着牙,拨通了苏晓的电话。电话那头,苏晓的声音依旧平静:“我知道了。林薇,别慌。任何创新项目,初期遇到瓶颈都是正常的。你先整理一下具体的数据和问题,下午来我办公室开会。”
第三章:虚实融合的破局之道
下午的会议,气氛有些凝重。林薇详细汇报了项目的现状,用户量、活跃度、以及最重要的——居高不下的算力成本和亏损情况。
“所以,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目前的盈利模式无法覆盖高昂的运营成本。”苏晓总结道,她看向林薇,“你之前想的虚拟商品交易和广告植入,进展如何?”
林薇摇摇头:“虚拟商品方面,用户更倾向于体验免费的家具模型,付费购买虚拟家具的意愿很低,毕竟那不能‘真正’使用。广告植入倒是有一些意向,但报价远不足以覆盖成本,而且我们担心过多广告会破坏用户体验。”
三叔公也被请来参加会议,他哼了一声:“我就说吧,虚拟的东西就是不靠谱。烧钱!”
苏晓没有理会三叔公的抱怨,她看着窗外苏氏集团总部大楼前的花园,陷入了沉思。几分钟后,她转过头,目光锐利:“林薇,你有没有想过,‘木界·元境’的价值,可能并不在于它本身直接盈利,而在于它能为我们的线下业务带来什么?”
“线下业务?”林薇愣了一下,“晓姐,你的意思是……导流?”
“对,导流,”苏晓点点头,“我们有一个现成的、成熟的线下业务体系——苏氏家具的定制服务。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在‘木界·元境’里对苏氏家具产生兴趣,甚至亲手‘把玩’过榫卯结构的用户,他们中的一部分,是不是有很强的意愿,想要拥有一件‘真实’的、按照他们在虚拟空间中设计或定制的家具?”
这个思路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林薇的思路。她之前一直盯着元宇宙内部的变现,却忽略了苏氏最强大的根基——线下的实体制造和定制服务。
“可是,怎么导流呢?怎么让虚拟空间的用户愿意走到线下来?”林薇追问。
“这就需要重构我们的算法和交互逻辑,”苏晓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林薇,你想想,用户在‘木界·元境’里最喜欢做什么?是不是‘设计’和‘定制’?他们喜欢切换材质,喜欢尝试不同的颜色、尺寸,甚至在榫卯体验中加入自己的想法。”
她在白板上画出一个流程图:“我们可以在虚拟展厅里,增加一个‘一键定制’的功能。用户在虚拟空间中设计好自己理想的家具——比如一张按照他们心意切换了材质、调整了尺寸的书桌——点击‘定制’按钮,系统就会自动将他们的设计参数、偏好数据,同步到我们的线下定制系统。同时,给予他们一个只有通过‘木界·元境’定制才能享受的专属优惠,或者是一个‘虚拟设计认证’的标识,让他们觉得这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这样会不会很复杂?线下生产能跟上吗?”有团队成员担心地问。
“这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苏晓看向供应链的负责人,“我们的柔性生产线改造一直在进行,现在需要加快进度,提高响应速度。另外,林薇的团队需要和it部门合作,开发一个能够无缝对接虚拟设计和线下生产的数据中台。”
她又转向林薇:“还有,算力成本的问题。既然我们的重点从‘吸引更多用户在虚拟空间停留’转向‘精准转化有定制需求的用户’,那么我们的算法就可以优化。对于那些只是随便逛逛的用户,我们可以适当降低画质和交互精度,节省算力;而对于那些表现出强烈定制意愿的用户——比如多次调整设计、停留时间长、深入了解材质和工艺的用户——我们则提供最高质量的体验,把算力用在‘刀刃’上。”
这个思路豁然开朗。不再追求虚拟展厅的“大而全”和流量的“虚高”,而是聚焦于“精准转化”,将元宇宙作为连接年轻用户和线下定制业务的“超级入口”。
林薇的眼睛亮了起来,她猛地站起来:“晓姐,我明白了!这不是放弃元宇宙,而是让它和我们的实体业务真正结合起来,形成‘虚实融合’的新模式!”
“对,虚实融合,”苏晓微笑着点头,“这才是苏氏这样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在数字时代应该走的路。我们有实体制造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