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信的表情。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了。故障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都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升、维修成本的降低和订单交付的更有保障。
“不仅是故障率,”苏晓继续说道,画面切换到另一组数据,“我们再来看订单排期的情况。”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甘特图,清晰地展示了工厂里每一台设备、每一个生产环节的任务安排和进度。不同颜色的条形代表着不同的订单,它们的开始时间、预计完成时间、当前进度一目了然。
“这就是‘工业互联网中台’带来的最直接的改变之一——订单排期透明化。”苏晓解释道,“以前,我们的生产计划靠人工排,靠经验估,经常出现设备闲置和订单积压同时存在的情况,而且一旦出现设备故障或原料短缺,整个计划就会被打乱,我们很难准确知道每一张订单的具体进度。”
“但是现在,”她指着动态更新的甘特图,“每一台机器在做什么,下一个任务是什么,每一张订单卡在哪个环节,还需要多长时间完成,数据看板上一清二楚。我们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动态调整生产计划,优化资源配置。这在苏氏百年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董事:“我知道,大家之前担心投入和风险。现在,三个月的时间,我们用最小的投入,在一个工厂验证了这个方向的可行性。设备故障率下降42%,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每年可以减少数百万美元的维修成本,减少数千小时的停机时间,相当于增加了产能。订单排期透明化,意味着我们可以更精准地承诺交付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甚至可以根据实时产能,更灵活地承接新订单。”
小林接着汇报了技术细节和后续的扩展计划:“我们在泗水工厂搭建的只是中台的雏形,主要实现了设备监控和生产排程的可视化。接下来,我们可以将这个模式复制到其他工厂,并逐步扩展功能,包括质量追溯、供应链协同、能耗管理等等。数据的价值,会随着中台的完善而呈指数级增长。”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苏晓和小林的声音在回荡。董事们脸上的表情各异,有震惊,有思索,有释然,还有一丝被说服的认同。
李董事沉默了很久,终于开口了,他的语气比上次会议缓和了许多:“苏总,小林工程师,你们这次……确实做出了成绩。这个故障率的下降,和订单排期的透明化,都是实实在在看得到的好处。”
他看向其他董事,继续说道:“我之前确实有些保守了。看来,这数字经济的浪潮,我们苏氏不仅要面对,还得主动拥抱。这个‘工业互联网中台’,我看可以继续搞下去,但是要一步一步来,稳扎稳打。”
张董事也点头表示同意:“李董说得对。看到这样的成果,我对投入产出比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既然在泗水工厂可行,那我们可以制定一个全面的推广计划,分阶段实施。”
其他董事也纷纷表达了支持的态度。之前弥漫在会议室里的怀疑和担忧,被实实在在的数据和成果驱散了。
苏晓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三个月的辛苦,在这一刻显得无比值得。她知道,这只是苏氏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