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 > 第220集:《商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220集:《商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雨林深处的晨雾还未散尽,苏晴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一株叶片上凝结的露珠。*萝′拉%t小§(e说?±@ \已§发:ˉ布?`/最|$+新÷¨°章!?节_这不是普通的探险,她脚下的土地,是“绿屿集团”在东南亚投资的生态保护区,也是她负责的“生物商业实验室”项目现场。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腐殖质气味,混合着某种兰花独特的甜香,远处传来长臂猿悠长的啼叫,这声音让她想起三年前第一次走进这里时,投资人皱紧的眉头。

“苏经理,在雨林里种咖啡豆?你确定这不是环保主义者的乌托邦幻想?”会议室里,集团副总裁的钢笔在ppt上敲出清脆的声响,“我们是商业机构,不是慈善组织。”

苏晴当时指着投影上的对比图:“传统单一种植的咖啡园,每亩生物多样性指数不足雨林的17%,而土壤退化率高达43%。但如果采用‘生态种植’模式,在保留70%原生植被的前提下间种咖啡树,虽然初期产量会降低20%,但三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会提升,咖啡豆因沾染雨林植物的香气,溢价空间能达到普通产品的3倍。”她顿了顿,补充道,“更重要的是,这片雨林里有三种濒危蝴蝶,它们的幼虫只吃一种本地蕨类植物——如果我们破坏了这里的生态链,未来想恢复的成本,可能是现在投入的十倍。”

此刻,她看着不远处,几个穿着绿屿集团工作服的当地工人正小心翼翼地在高大的榕树下铺设监测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不仅记录土壤湿度和光照,还能识别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声波,数据实时传回总部的“生物多样性商业决策系统”。而在传感器周围,刚萌发的咖啡幼苗正被原生的热带植物温柔遮蔽,一只翅膀蓝得像碎玻璃的闪蝶忽扇着翅膀,停在一株幼苗的嫩叶上。

这是绿屿集团“生物多样性红利”计划的核心——不再将自然视为资源掠夺的对象,而是当作商业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苏晴的手机震动起来,是总部数据中心发来的预警:保护区边缘的红外相机捕捉到一只云豹的活动轨迹,而那里正规划着一条运输咖啡豆的临时便道。

“立刻暂停便道施工,”苏晴对着对讲机下令,“通知设计部,改用无人机运输方案,绕开云豹的活动区域。”她知道,这个决定会让短期运输成本增加15%,但系统显示,云豹作为顶级捕食者,对维持雨林生态平衡的价值评估,远高于这点成本。

与此同时,在几千公里外的绿屿集团总部,首席执行官陈远正在主持一场特殊的董事会。会议室的屏幕上,不再是枯燥的财务报表,而是动态更新的“生物多样性资产负债表”。左侧列着集团旗下所有项目涉及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如这片东南亚雨林每年提供的碳汇价值、水源涵养价值、授粉昆虫带来的农业增益;右侧则是商业活动对这些服务的影响评估。.t?a-k/a`n*s*h?u~.?c′o.m′

“上个月,我们推出的‘雨林认证’巧克力系列,上市首周销售额突破千万,”市场总监汇报时,特意展示了一组消费者调研数据,“82%的购买者表示,他们愿意为产品包装上标注的‘保护了3平方米原生雨林’支付溢价。更关键的是,这个系列带动了集团其他产品线的品牌好感度提升19%。”

陈远点点头,目光落在屏幕角落的一个实时跳动的数字上——那是“生物多样性风险准备金”的累积金额,目前已达2.7亿元。这笔资金并非用于事后赔偿,而是提前投入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商业模式的研发。他想起五年前,当苏晴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时,很多董事都认为这是“把钱扔进热带雨林”。

“陈总,”一位资深董事忽然开口,“我听说竞争对手‘环宇集团’在南美开发的棕榈油种植园,因为大规模砍伐热带雨林,被当地环保组织联合抵制,股价下跌了23%。他们的ceo昨天还在采访里说,早知道应该像我们一样,在开发前先做生态影响的商业建模。”

陈远笑了笑,没说话。他知道,真正的商业智慧,从来不是对抗自然,而是学会计算自然的价值。就像苏晴在项目报告里写的:“当我们把一只蜂鸟的传粉服务、一片红树林的防浪功能、一公顷草原的固碳能力都转化为可量化的商业指标时,保护生物多样性就不再是道德选择,而是最精明的商业策略。”

下午,苏晴跟着护林员走进一片被藤蔓覆盖的洼地。这里曾是盗伐者留下的伤疤,如今却成了“生态银行”的试验田——绿屿集团雇佣当地居民,用特殊的“本土物种混种技术”恢复植被,每恢复一亩符合生物多样性标准的林地,就能在集团内部的“生态信用交易平台”上兑换积分,这些积分可以抵扣供应商的货款,或者兑换成消费者的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