骧从袖中取出一瓶绘有青花的小瓷瓶,置于李善长面前,语气轻佻:
“韩国公,请吧!
您尽管放心,此物速效无比。,兰?兰/闻/穴? ¨毋/错·内¢容?
比鹤顶红还温和,不会让您受太多苦。
换了旁人可没这般待遇,唯您能得皇上的特别恩典!”
李善长听罢,依旧茫然无措,仿若未闻。
毛骧见状,冷哼一声,不耐烦地催促道:“阁下最好加快脚步,您的家人百余口,正等着我前去取他们的性命。
说起来,阁下倒是懂得安逸,养了众多美妾和无数家奴。
但这也给我增添了诸多麻烦。
因此,我没有耐心再与您周旋。
若您执意不愿以体面的方式了结此事,我也只能成全您了!”
面对毛骧的话语,李善长并未放在心上,也无力去计较。
他并非畏惧死亡,只是想利用这最后的时刻尽力思索,弄明白朱元璋此举的真实意图,否则即便身死,也难瞑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或许是临终前思绪格外清晰,又或许能暂时突破自身局限,他忽然发现那些平日未曾留意的小事与细节,此刻竟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一一闪过,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看得更加透彻!
就在这种恍然大悟的状态下,李善长凭直觉捕捉到一件重要的事情——朱元璋曾在徐达去世前,带着朱樉前往探视。
当时,这一举动并未引起他的注意,但如今回想起来,却有了新的领悟。
因为就在他们探视后不久,徐达便病逝了。
紧接着,一直保持中立、效仿其父徐达孤臣姿态的徐允恭,竟然开始明确支持朱樉!
想到这里,李善长心中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所有的疑惑瞬间烟消云散,他终于明白了真相!
他忽然顿悟!
老朱之所以这般急不可耐地赐死他,连借口都不屑寻找,定是察觉到了他的真实想法。
这毋庸置疑。
然而,最深层的原因,恐怕是为了扶持朱政登基!
为何如此看重朱政?
为何不惜一切代价为他铺平道路?
显然,绝非仅因血脉关系那么简单。
或许朱政根本就不是什么庶出之子,而是……
念头至此,李善长猛然抬头,苍老的眼中闪过锐利光芒,同时又透着惊惧与敬佩。
他不禁披头散发,纵声狂笑。
任凭风浪再猛,大江东去势不可挡!
即便霜雪压枝,梅花依旧迎阳绽放!
直到此刻,他才真正看清。
朱元璋并非北宋南宋那种对文官处处提防、任人摆布的皇室!
他不会容许士族与自己共治天下,也不会容忍任何世家门阀的存在。
这位洪武帝,才是真正无所顾忌、肆意妄为的帝王!
而且,其眼界之宽广、布局之深远,远超他的想象!
不仅早早为朱标身后做了安排,还为几十年后第三位皇帝打好了基础。
从今上到曾孙辈,跨越百年的大计,尽在一人掌控!
此等人物,此等手腕,此等深思远虑,实在令人惊叹!
他若妄图揣摩圣意,就如同以杯量海,徒劳无功!
妄加对抗,更是愚不可及!
落到今日境地,也在情理之中。
可惜,他觉悟得太迟了!
此时,李善长仰天长啸:
“徐天德,你确实比我强得多啊!”
老夫自视聪慧,竟落得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
此生谋划,皆成泡影啊!哈哈……
话音刚落,李善长满心悲凉,哭笑失常。
随即毫不犹豫,伸出枯瘦的手,拿起面前青花瓷瓶,揭开盖子一饮而尽。
毛骧冷笑旁观,眼中透着阴狠。
就在他吞服药水那一刻,似突然想起什么,开口道:
“啊,差点忘记禀报韩国公!陛下叮嘱我转告您,念及当年平定滁州时,您雪中送炭前来效力的情义,特赦您的长子一家,孙辈仍姓李,留您一脉后人。”
李善长嘴角涌出鲜血,气息奄奄。
听到此言,他猛然睁眼,老泪纵横。
拼尽最后一丝力气,踉跄起身,面向皇宫跪拜:
“老臣李善长,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