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孙,怎会不为大明着想?”
朱标听着这些言不由衷的话,沉默良久,只是静静地看着紧张不安的朱允炆,眼神平静却带着压迫感。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朱允炆愈发不安,几乎想要避开目光时,朱标却突然沉声问道:“你恨朱政吗?”
当然恨!
朱允炆内心深处脱口而出,他巴不得朱政立刻死去!
然而,他并非愚钝之人,这种话怎能随意出口。
况且,他始终努力表现出仁爱孝顺、温和善良,处处模仿朱标。
在不清楚朱标真实想法时,更不敢承认自己的真实感受。
于是,他急忙违心地摇头否认:
“儿臣并不恨他……虽有过节,可……”
话未说完,就见朱标脸色骤然阴沉,气势令人胆寒。′<幻@想±-?姬e (?{无?错[内\?%容±¢
他的目光如利刃般锋利,紧紧盯着朱允炆。
一字一句厉声质问道:
“孤想知道真相,作为父亲,只希望听到儿子的真心话。
若你欺骗于我,我会非常失望。”
他又重复了一遍:“你真的不恨朱政吗?”
朱允炆如何承受得住朱标这般压迫?
从未见过父王如此严厉的模样,让他一时手足无措。
他下意识地想转头看向吕氏寻求帮助。
吕氏同样心急,想提醒朱允炆不要触碰朱标的底线。
但朱标一直注视着朱允炆,根本不容她插话。
再次怒喝道:
“莫要看向你母妃,如实作答即可。
只要是你的心里话,孤绝不会责怪!”
声音如雷贯耳,吓得朱允炆浑身一震。
在朱标凌厉的眼神逼迫下,他慌乱至极,头脑一片混乱,本能地回答道:
“儿臣确实痛恨朱政!”
“他先前以下犯上,在众人面前对我拳打脚踢,使我颜面扫地。
如今,又抢走了我心仪的徐妙锦,简直如同夺妻之恨……”
说到此处,朱允炆内心的怨恨再也压抑不住,如洪水般奔涌而出。
他毫无保留,将满腔怒火倾泻而出。
“这些羞辱、欺凌,甚至是对我的践踏,难道我不该恨他吗?难道要我感恩戴德不成?”
朱标听后,脸上依旧平静无波,但心中却深深叹息。
他对朱允炆的表现极为失望。
并非因朱允炆对朱政有怨恨,这点他早有预料。
两人间的恩怨他也清楚,可以理解。
令他失望的是朱允炆的应对失措,面对压力时无法坚守立场。
若能忍耐怒火,即便心存杀意仍坚决否认,这样的城府也算得上深沉。
然而仅是一次质问,便使他方寸大乱,不知所措。
第一反应竟然是下意识看向吕氏,寻求庇护,毫无主见,缺乏担当,更无坚韧之心。
如何能肩负重任?
更何况,他言语间充满对朱政的轻蔑与傲慢,性格敏感、固执又偏激。
自视甚高,无法承受任何挫折。
若仅止于此,倒也罢了。
偏偏,他又缺乏与这份傲慢相称的实力。
朱标在太祖对朱允炆、朱允熥以及朱政的考察中,早已觉察到这一点。
此时,这种感觉愈发强烈!
正如父皇所说,眼高手低又固执己见,这是致命的缺陷,也是招致灾祸的根源啊!
以此推论,若真把江山托付给他,恐怕还不如交给朱允熥明智。
毕竟朱允熥虽软弱无主见,至少可以确保不轻举妄动,墨守成规或许会让大明停滞不前,却也不至于彻底崩溃。
而朱允炆呢?照目前的情况看,连守住基业都困难重重,甚至可能将大明搞得一塌糊涂,甚至不及隋炀帝那样短命的王朝。
想到这里,朱标不禁暗自摇头,对朱允炆已彻底失望。
或许父皇的选择才是正确的,犹豫不决只会带来更多麻烦。
然而,表面上他依然镇定自若,没有流露半分情绪,也未对朱允炆的话作出评价,只是目光骤然变得锐利,继续追问:
“再问你,若你继承大统后,该如何对待朱政?他是父皇血脉,也算是你的至亲。
按年纪算,就跟你的弟弟一样。
到时候,你会怎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