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开局杰顿幼体,进化从环太平洋起 > 第225章 国会的商讨(6K)

第225章 国会的商讨(6K)

目光回到1999年

岁月在骷髅岛的地表悄然流淌了一个又一个十年。,w′b/s·z,.¢o*r/g_

时间,在骷髅岛上流逝得格外缓慢,但对地表的人类文明而言,1973年那次耗资巨大、损失惨重的先锋探险之后,世界已整整运转了二十六个春秋。

骷髅岛的存在,早已不再是秘密,却又是一个讳莫如深的绝密。

在那次灾难性的探险、金刚的初次显现、以及随后确认了地底存在更恐怖的“红卵”之后,“帝王组织”,被秘密赋予了最高的优先权。

使命只有一个:持续监视、评估骷髅岛上的远古巨型生命,尤其是那个沉睡在盆地、代号“深红圣山”的存在。

那个如同地下红日的巨卵,依然盘踞在塌陷形成的巨大坑洞中央。

坍塌的岩层和焦黑的土壤裸露在坑壁上,与周围顽强重新覆盖的墨绿色植被形成刺目的边界。

曾经深邃无垠的地底洞穴,如今成了一个暴露在天空之下、深达数百米的巨大陨石坑。

唯有巨卵周围十公里,地面仿佛被无形力量隔绝,寸草不生,只有暗沉如同凝固血液的石质地面,以及上面流动的淡淡红光与绿色脉络。

人类的目光,如同跗骨之蛆,早已牢牢钉死在这里。

自1973年那些莽撞的探险家们发现异常信号,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六个春秋。

曾经神秘的帝王组织也从极度的保密状态,逐渐演化成一个拥有诸多秘密设施、全球合作、但又在各国核心决策圈饱受争议的存在。

二十六年,倾注了无数人力物力,消耗了巨额资金。只是为了组织里核心任务之一,便是监视这颗代号为“深红圣山”的巨卵。

早期的红外探测、地震波分析、声呐扫描;八十年代偷偷运抵的钻探设备,试图获取外壳碎片却徒劳无功。

九十年代借助迭代多次的间谍卫星和更先进的无人探测器进行遥感分析。

结果呢?

除了知道它庞大得惊人(最新的声波扫描修正数据,最大直径已达惊人的587米),知道它内部温度在剧烈变化(极端低温至零下100摄氏度甚至更低,高温峰值超过2000摄氏度),知道它那层看似生物组织的甲壳坚硬到超越了当时人类已知的任何天然或工程材料外……

人类对它内部孕育的东西,本质是什么,目的何在,几乎一无所知。

它就像一个沉默的深渊,吞噬着所有试图探知的光束和信号,只给予最基础的生命体征反馈。

——那稳定得令人心悸的“嘟…嘟…嘟…芝——顿——”的震动和光芒律动。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它没有进攻,没有移动,甚至对外界的干扰(包括早年小规模的爆破尝试)也毫无反应,仿佛只是一块活着的山岩。

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悬在知情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那份深藏于巨大外壳下的、即便处于未孵化状态也流露出的、压倒性的生命威压,如同实质的重力场,让每一个靠近的观察员都感到窒息般的惶恐。

这些年来,围绕骷髅岛裂口建立起来的监视网络,经历了无数次迭代升级。

更尖端的钻探技术试图打入更深的地层;更大功率的次声波探测仪日夜扫描;高精度、抗磁干扰的地震阵列铺设在裂口周围的丛林中;低轨道卫星用合成孔径雷达反复凝视这片区域;甚至尝试过投放安装有地质传感器和抗干扰摄像头的武装遥控机器人深入坑底……

然而,成果微乎其微。

钻探在触及那层覆盖坑壁的斯菲亚藤蔓网络时就会遭遇毁灭性失败。`d?u!y?u-e!d~u?.·c\o/m′

无论钻头强度多高,一旦碰到那些藤蔓,要么被其坚韧异常且带着腐蚀性的表层弹开、崩解,要么在短暂接触后,钻探设备本身就被一种无声的能量波侵入,精密仪器瞬间短路烧毁。

一众操作员只能从最后传回的雪花影像中瞥见快速增殖蔓延的绿色晶格覆盖镜头。

次声波探测器捕捉到的只有那永恒不变的、低沉、机械般规律的“嘟……嘟……”声波。

无论加多少滤波器和降噪算法,都无法穿透包裹巨卵的能量场,分析其内部结构。

地震阵列记录到了无数次岛上的正常地质活动,以及金刚等巨兽活动引起的小型震波,但坑底巨卵区域,永远是一片稳定的“死寂”区。

唯一能捕捉到的巨卵活动信号,就是每次搏动时,覆盖坑壁的藤蔓网络随之同步的那一次微弱震动传递。

低轨卫星的高清影像上,只能看到巨大的、如同巨大瞳孔的地表裂口,以及坑底那永恒不变的暗红色椭球轮廓。

坑壁蔓延的斯菲亚藤蔓像一层青绿色的苔藓覆盖岩壁。

所有电磁波、热成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