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开局杰顿幼体,进化从环太平洋起 > 第183章 后记其二:最庞大的文明火种(保命章)

第183章 后记其二:最庞大的文明火种(保命章)

“观众朋友们,今天是公元2154年5月14日,北京时间19点整。??小¤÷说a_~C$)M¢=_S?¨ ?&更?1新“在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火种-2154’撤离计划取得历史性突破。截至今日18时,全国75个发射基地累计完成17.73亿同胞的太空转移任务,目前已占预定撤离目标的82.4%。300艘‘轩辕级’方舟舰队已全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批舰群将于48小时后抵达月球中继站。”

“在最后的黄金72小时里,全国30000个撤离单元高效运转,量子通信网格系统实现每秒400万次调度指令零失误。此刻仍有3800万同胞正在通过青藏高原3号真空管道向发射基地集结,人民子弟兵誓死捍卫‘不落下一人’的庄严承诺。”

……

全球陷入一片绝望与混乱之际,东大凭借着长期以来深厚的积累与卓越的规划,有条不紊地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撤离行动。

早在多年前,东大就已在其广袤的领土上布局了先进的航天基础设施。

在北方的酒泉与南方的文昌等地,磁悬浮电磁弹射发射系统犹如沉睡的巨兽,在危机来临之时被瞬间唤醒。

在一百多年前,从2040年起,东大就开始利用碳纳米管材料精心编织太空电梯,将一个个环地球空间站舰体的模块化组件缓缓运往近地轨道。

至于其他国家声明抗议,东大只会回答:好的好的,收到收到。

但是实际上,无视某些以美为首的国家,甚至还帮助盟友研发太空航行使用的飞船等……

而在如今,之前一个世纪的积累与研发,

在近地轨道上,自主ai太空工厂,以“搭积木”的方式,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组件拼接在一起。

每一艘方舟舰体都堪称一座移动的城市,拥有容纳50万人的庞大空间,此次共建造了5000艘这样的主力舰,犹如一支钢铁巨舰组成的舰队,静静等待着承载东大人民的希望。

这些方舟的动力核心是依托2058年成功商业化的氦-3核聚变技术所打造的环形磁约束反应堆。

每一艘舰都携带了从月球开采而来的200吨氦-3燃料,这足以支撑方舟以0.1倍光速的速度,在茫茫宇宙中航行300年,确保能够抵达如半人马座附近的候选行星,为东大人民寻觅新的家园。

而方舟的核心区域,是直径达3公里的球形生态舱。

这里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适应舱内环境的作物,通过人工光照系统模拟自然阳光,结合微生物水循环系统,构建起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态系统。

舱内,层叠式的水稻田与藻类农场错落有致,利用4d折叠技术,将人均生存空间巧妙地压缩至4立方米,却依然能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就在杰顿通知全球后。

“国家应急管理部紧急通知:受地磁暴影响,未来48小时全球通信将出现间歇性中断。请尚未撤离人员立即前往最近的人防工程,凭身份证在‘生命通道’自助终端领取三个月生存物资包。各战区留守部队将于明日6时起,按《灾难应对法》实施最后阶段强制疏散。”

随着危机警报的拉响,基于量子通信技术的“天河-9”超级计算机迅速承担起统筹全国撤离的重任。

东大的近二十亿公民纷纷植入生物芯片,通过这小小的芯片,“天河-9”能够实时精准定位每个人的位置。

全国被细致地划分为30000个撤离单元,能够支撑30亿人在5天内撤离,确保饱和式撤离,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赛就此拉开帷幕。

地下真空磁悬浮管道如同大地之下的动脉,以最高时速1200k的速度,将人们迅速送往分布在各地的各个发射基地。

在40小时内,大量民众有序地集结到这些基地,等待着前往太空的契机。

与此同时,预置的12万架“鲲鹏-77”可重复使用空天飞机纷纷启动。

它们采用超导电磁弹射与冲压发动机的组合动力,单机每次能够运送8000人至近地轨道的方舟之上。

每45分钟,这些空天飞机就能完成一次地轨往返,在72小时内,它们如同不知疲倦的使者,实现了20亿人次的运输任务。

而在月球上,广寒宫月球基地早已提前部署好300万吨液氧燃料库与维修中心。

这里相当于是一个太空中继站,为空天飞机提供着至关重要的中途补给。

月面的太阳能阵列群如同一片片巨大的能量收集器,通过微波输能技术,将源源不断的能量输送给轨道上的方舟,为它们的航行提供着持续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