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合葬于昭陵。令后宫里有儿女的妃嫔跟着儿女出宫养老,没侍过寝的,全部充作宫女,侍过寝没有儿女的,想殉葬的给家人优待,不想殉葬的就去感恩寺出家为尼,为国祈福吧。
孙国舅想起大秦三代后,吴氏女子君临天下的传言,便把吴才人的名字写到殉葬的名单上。吴家兄弟也都赞成,等着妹妹殉葬后给他们优待呢。
这时候,已经得了矣阳封号的十七公主跳出来不同意:“舅父大人,人家吴才人为父皇侍疾有功,年龄又小,位份又低,昭陵中可不缺这一个小小才人陪葬。何况,父皇遗昭中说自愿殉葬,给殉葬者家人厚报。应国公是皇祖父功臣,开国有功。母族是前朝宗亲,也是与国有功的人家。这两家不缺权势富贵,又怎么会眼睁睁看着女儿惨死,这不是给新君结仇吗?”孙国舅一向骄狂,怎么会把矣阳公主的话听进去呢。
看孙国舅一意孤行,相里深与杨蕴起了杀意。孙国舅有五个儿子四个女儿,不过几天,就折损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长子打马球,马惊了,连人带马摔下土坡,把脖子摔断,当场死亡。次子夜晚乘凉,被毒蝎咬伤,中毒而亡。三子跟友人打猎,遇到狼群,几个人都没了。五子食物中毒,医治无效。只剩下四子孙秀见,见天担惊受怕的。
四个女儿有三个出嫁的,全没了,在家未嫁的小女儿断了腿。三个女儿也死的蹊跷,有被妾室所害,妾室失踪了。有与丈夫发生口角,互殴而死的。有动了胎气,母子俱亡的。小女儿的马车坏了,跌断了腿,还在养伤。孙国舅心里万分悲痛,也莫名其妙。
太史令李春风就为他解惑:“孙国公,你一意孤行,这是天意示警啊。上天有好生之德,那些妃嫔虽无足轻重,也是各家娇生惯养的孩子。您要别人家的孩子殉葬,老天也让国舅爷尝尝失去孩子的滋味。我看,您不如取消殉葬名单,让她们全都出家算了。”
孙国舅光剩悲痛了,现在只余一儿一女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真不敢再大意。又想,不管是天意,还是人祸,现在这个状态,暂且听太史令的吧。小小女子,到要看看怎么个君临天下的能耐。
王皇后心眼直,没什么能力,先帝的后事全听孙国舅一伙安排,加上皇后的母亲柳夫人和舅父柳中书指点,总算是没出差错。
先帝的身后事了,吴才人痛快地躲进寺院。早听杨妈妈说了,强行殉葬的事孙国舅不管了,可真有妃嫔想不开,荣华富贵享受习惯了,过不了在寺院的苦日子,宁愿殉葬,还能图个对家族有益。有绝食的,有喝药的,还是上吊的,嘁哩喀喳的死了十多个,位份最高就是徐妃。如意暗自庆幸,要不是亲爹亲娘和舅父厉害,自己恐怕就成了冤死鬼了。好死不如赖活着,孙国舅这个老东西,将来要是有我吴如意的翻身之日,定叫你全家没一个好活的。
长辉元年,听闻先帝亡故,西突厥再次叛乱。先帝在时,让僧人玄奘过西域到天竺学习佛法。这僧人领着一众弟子,昼伏夜行,历尽艰辛才到达天竺,取回珍贵的佛经。这次西去,一路画下了西域的舆图,学会了西域各地的语言文字,很有收获。先帝就是凭借着这些有利条件,与突厥大战几回,又灭高昌,占领了西域很多城池。见是个机会,杨七就想着撺掇新帝灭西突厥。那是个好地方,地广人稀,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种棉花最适合,改良瓜果也方便。
于是,入感业寺为尼的吴如意,如今人人称她的法号为明空,就托矣阳公主给皇帝递了纸条,约他到寺中一叙。辉宗皇帝从皇妹手里接过纸条,又想起当初海誓山盟的吴如意,心里很是感慨。又加上皇后与淑妃争斗,宫中乌烟瘴气的烦人,就私下里带上几个心腹,以给父皇上香的名义去了感恩寺。
感恩寺里全是杨七姐弟安排的人,吴如意在这里如鱼得水,日子过得安逸。该读书读书,该下棋下棋,该吃肉吃肉,也不遵守什么清规戒律。虽削了发,穿着僧衣,但整个人容光焕发,养得油光水滑,皮肤白皙,五官清透。仁宗见了她,就心生欢喜,少年玩伴,很有话题。
两人欢聚一会儿,杨妈妈送来些茶点,两人闲话。皇帝听她说:“皇上,您只要收复西域,就会有大收获。我娘之前答应皇上,为征高句丽要先引进一批海外纤维,给出征的将士们做冬衣。但是海外路途遥远,一年也只能趁季风出海一次,还要带回不同的货物,这纤维又占地方,一年运不了多少。不如向海外购回种子,大秦国内学习种植。而西域那边,就是最合适的种植之地。”
皇帝听了心里犹豫,农耕的事他不大懂。但是他知道,打仗是个不容易的事,为了种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