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命轮运转,依依不舍 > 第112章 储位之争 征高句丽

第112章 储位之争 征高句丽

文章,那书法,不亚于王右军呢。四弟就呈上一本书,就比所有人都能干了?”

老六鲁王听了这话很是解气,他对魏王十分不满,自己相貌俊秀,才高八斗,只因为有个拖后腿的娘,就一直不被重视。要说太子哥哥是嫡长就算了,魏王这种小人还要骑在他头上。要是让魏王夺了嫡,自己全家上百口恐怕都没个好下场。

公主中也有人不满,城阳公主就总想着,虽说男女有别,到底都是父皇的亲生孩子,这样厚此薄彼的,真让人恨得慌。她恨,她的驸马杜岚就更恨,明明是名门之后,文武双全,不管是祖荫,还是参加科举,应该都不差的。却被公主看上,皇帝就硬断了他的前途,委委屈屈地当个从五品的驸马都尉,总也升迁不上去。

皇帝看儿女们不团结,互相挑刺看笑话,就把他们训斥一顿。对太子更是失望,有了易储之心。太子心慌,就派人刺杀魏王,魏王早防着他,自然没有得逞。魏王抓住了把柄,告到父皇那里,把皇帝气得够呛。太子看大事不好,仓皇造反,鲁王与杜驸马、侯将军都纷纷响应,终于形成了谋反。皇帝派出孙国舅和徐将军平乱,这次谋反几乎没什么水花,就被平息了。

自来帝皇最忌讳的就是谋反,侯将军抄灭三族,城阳公主和杜驸马赐了毒酒,全家流放漠北。不忍心动自己的儿子,可是孙国舅不依。逼着皇帝给个交待。鲁王在自己的王府自缢身亡,家人废成庶人,迁往鲁地。太子被废除,流放黔州,不得再入都城。

前太子在流放黔州后,没多久就因病过世,这消息传过来,皇帝也是暗自伤心。皇帝把魏王叫到宫里,问他:“小四,朕要是立你为太子,你将来怎样立储?”

魏王心里得意,信口就说:“我要是当了太子,将来把我的几个儿子都杀了,把皇位传给弟弟李久。”

皇帝一听,脸色就沉下来:“虎毒不食子,连儿子的性命都不放在心上,还会把弟弟当回事。你说这话,朕是不信的。”

孙国舅后来知道了,也微微冷笑。妹妹就三个儿子,大的没了,二的心狠还虚伪,看来还是扶持小的才好。

皇帝把晋王叫到宫里,问他:“小九,我要是立你为太子,你怎么想?”

晋王微微一笑:“儿臣文不如四哥、六哥,武更是比不上一众兄弟们。不过,当太子就是要学会制衡,平衡朝堂,平衡后宫。文采不行,自有文官们帮我写文拟诏,武力不行,自有将士们为我冲锋陷阵。我严控科举,选拔人才,制约世家大族的势力。还准备开武举考试,广选武将,逐渐代替推荐和世袭制。将来,更要发展农业生产,改良新粮种者赏,发明新农具者赏,发现新品种者赏,总结农业技术者赏。其次利用好丝路、运河、海船,使商路畅通,国力富足。”

皇帝听了点头:“你怎样对待你的兄弟姐妹,还有你的舅父,父皇的那些功臣?”

晋王笑:“父皇如果把天下留给儿臣,就是最大的封赏了。兄弟姐妹都是父皇的孩子,我会善待他们,父皇给他们的封赏都保留。舅父大人这些年有把持朝政的嫌疑,但他忠于大秦,有功于社稷,能力也强,些许私心,儿臣容得下,暂时不动他,等他老去。父皇的功臣,文臣中有年纪大的,父皇也要允许他们告老休养。年龄还好的就留用。武将嘛,父皇找些错处,先把最能耐的几人外贬或流放,他们虽怨恨父皇,但也惧怕臣服于您。等我上了位,再把他们调回都城,给他们高官厚?。这样,儿臣就是有恩于他们,他们也会感激儿臣。当然了,大秦自有国法在上,不管是谁,要是违法乱纪,我不会徇私,也不会落井下石的。”

皇帝听了很是满意,点点头。过了一月余,就下旨立晋王为太子,入主东宫。魏王垂头丧气地离开都城,去了亲爹给的封地。

杨七与相里深看着事情发展,果然如他们设想的一样,心里痛快极了。下面还要给如意安排以后要用的人手。

自从李家二位公子,一个失踪,一个伤残,李服心里的恨去了一大半。他也猜想是金阳郡主或相里深干的,不过这天衣无缝的事,知道了也没证据。李服在开阳书院读了几年书,这年参加了科举,榜上有名,名次尚可。杨七帮忙运作了一番,到太子李久身边当了属官,没有外放。李服这次是彻底服了,安心地当他的闲棋冷子。

皇帝把身边几个有名的武将都寻了错处,贬官外放。杨七就紧着跟这些人示好,送盘缠,送东西,帮着安置家属,帮着安排到任后的事宜。不过,这些人也是硬骨头,基本上是不买账的。杨七也不恼,事情做了,先结个善缘,有没有回报也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