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你正常在匠作监的事务?有没有好处,这活儿不会白干吧?”
宇文基想了想回道:“我想,应该算是皇后娘娘的私事。皇后是图书馆的名誉馆长,她下了手书,让各部门协助,钱却是要杨家出的,还有与杨家有亲的江南李家,也要出一半吧。”
宇文尚书道:“既是皇后娘娘的事,就不算是私事,基儿好好干吧。匠作监那边不必去了,那里的事我会安排。事成之后,皇后娘娘定会赏下来的。”说着,与儿子使了个眼色。两个人去了尚书大人的书房。
宇文尚书问儿子去杨家的情形。宇文基把营建图书馆的事情具体说了,让人取来杨七画的效果图与建筑模型。宇文尚书看了也很感兴趣:“这真是杨七小姐弄出来的?她在哪里学的建筑?”
宇文基笑:“不到十岁的小姑娘,哪里学过营建之学。估计是有些图画的天份吧。这图也就是看看外观,要营造,根本没什么用。到是这个模型做的不错,比例虽有些不对,但是能让我直观的了解她的构想。”
宇文尚书问:“营建图书馆,这个主意是谁想的,皇后?杨七?还是英王?”
宇文基道:“都说是杨七小姐的意思,英王与太妃十分支持,英王太妃都求到皇后那里去了,娘娘举荐的我。”
宇文尚书又问:“你今天去,杨家怎么说?”宇文基把在杨家听到关于图书馆和印刷术的事都一一说了。
宇文尚书道:“姑且相信是杨七小姐的想法。前些时日子你还在洛阳,国子祭酒闻大人上书请求朝廷开科取仕,皇上没表态,亲王们观望,太子反对,晋王一派却是赞成的。朝上官员分作三派,一派是世家贵族出身,当然是反对的。一派是寒门出身,靠举孝廉上来的,自然是赞成的。还有我们这伙人凭技能入仕,目前持观望态度。在这节骨眼上,英王家要印书,还要建图书馆,你细想是不是几分意思。”
宇文基笑道:“我就知道营建之术,朝堂之事却是不大懂的。科举的事,我觉得是好事吧。官员总不好大半出自世家贵族,人家寒门与平民的子弟,也有许多优秀的,最好多给些门路去搏一搏。”
宇文尚书道:“我看皇上的意思也是开科举,只是现在晋王南征去了,时机还不成熟。等天下平定,需要大批人才,关键这批人才最好脱离世家大族的控制,直接效忠于皇家。所以,开科举是个好办法。可寒门之人读书艰难,资源匮乏,如何与世家大族比拼。这印刷术一出,图书馆一办,寒门士子,甚至普通民众,都能享受资源了,竞争力会大大提高的。所以,皇后娘娘才大力支持,杨家、李家才肯出巨资营造。”
宇文基道:“父亲高见,原来是如此。我说呢,杨、李两家这么大方。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呢。我也是支持天下人有书读的,世家豪族把控资源,对国家发展不利。”
宇文尚书道:“这话心里想想就好,不要宣之于口。一来现在还是世族大家把控朝堂。即便将来真的通过科举,选拔上来的寒门子弟,也只是中低层的官员。二来,皇上自己出身弘农杨氏,皇后也出身贵族大家。连咱们家也不是寒族出身,你外祖郭家是百年世族。世族之间的关系相互牵连,不是一开科举马上能划清的。国家发不发展的,还不是要看帝后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咱们只把交下来的任务做好了就行。”
宇文基道:“我跟杨七小姐说好,以后我们父子写书要印发,她给免费刻印。”
宇文尚书笑问:“这是好事,我也有心把写的书整理出来,要是杨七小姐能印刷,我很乐章让她帮办。这施工图,你多咱能弄好呀?”
宇文基笑了:“这个工程不算复杂,地皮都是现成的,离水源也近。我明天就去现场勘测地形,加紧些出图,十几天就差不多了。”
宇文尚书道:“今天你母亲请我过去,说起你的亲事。说是相中她母族里的一个女孩,是你三堂舅家的嫡次女,今年十六岁了,长相秀丽,性格温和。女红家务都挺好的。读过几年书,此许认得些字。”
宇文基道:“父亲,儿今年二十有八了,找一个才十六的姑娘,您觉得合适吗?三堂舅家我知道点,是乡间的大地主,以种田为业。他本人不读书,只认得些字,会些术算,能看懂账目。他的三子两女都不读书的,只启了蒙,略认得些字。几个表兄弟姐妹脑子都不大好使,见识浅薄,目光短浅。这样的姑娘,儿子不愿意。”
宇文尚书叹口气:“你也知道你二十八了,家里都愁死了。本来能娶个世家大族的儿媳,让你母亲给搅黄了。咱家上一代的恶名还未完全消除,家里的产业也有限。你大嫂进门是持了皇后娘娘赐的戒尺,你两个二嫂也没了。不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