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翼心中的怒火虽如狂潮般汹涌,但片刻之后,他竟奇迹般地冷静了下来。
他深知,此刻的愤怒无济于事,唯有智谋与行动方能扭转乾坤。
他缓步走向殿门,对守门的侍卫沉声道:
“传朕旨意,即刻召集文武百官至大殿,朕有要事相商。”
侍卫领命,迅速离去,不久,大殿内便聚集了满朝文武,气氛凝重而紧张。
“朕不信,大梁城五万精兵,竟守不住这座固若金汤的城池!
”司马翼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他深知城内百姓的动荡不过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威胁来自城外虎视眈眈的乾军。
“百姓之慌乱,多为谣言所惑,只要我军能击退乾军,一切自会平息。”
司马翼目光如炬,继续说道,
“再者,大梁城外关卡重重,乾军若想轻易逼近,绝非易事。”
然而,理智告诉他,眼下的局势已不容乐观,单凭城内守军难以持久。
因此,他心中暗自期盼援军的到来,希望能借此机会内外夹击,彻底击溃乾军,甚至将其主力歼灭于晋地之外。
想到这里,司马翼转身对一旁侍立的内侍吩咐道:
“速去为朕准备笔墨纸砚,朕要亲自书写求援信。”
“遵旨。”
内侍连忙应声,快步走向案几,细心地铺展宣纸,又熟练地研磨起墨来。
司马翼缓步走向案几,轻拾起那支饱蘸浓墨的羽毛笔,凝神静气,分别给宋帝与秦帝书写了密信。
信中言辞恳切,直指乾帝扩张的野心,不仅意图吞并晋国,更将矛头对准了宋、秦两国,
恳请二帝能伸出援手,共御外敌,以免唇亡齿寒之祸。
几封信,字字珠玑,饱含深意,随后他召来绝对忠诚的暗卫,密令他们即刻启程,分头前往宋、秦之地,务必确保信件安全送达。
司马翼心知,这些帝王或许各有算计,未必会立即响应,
但他也深知“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的道理。
乾军若灭晋,下一个目标必然是宋、秦,
这份共同的威胁足以促使他们采取行动,至少会在背后牵制乾军的步伐。
“大梁城固若金汤,粮草充足,足以支撑半年乃至更久。”
司马翼心中暗自盘算,嘴角不经意间勾起一抹冷笑,那是对局势的自信,也是对未来的筹谋。
与此同时,大梁皇宫的议事大殿内,气氛凝重而复杂。
司马翼麾下的重臣们悉数到场,就连久未露面的薛浩慨也被紧急召见。
踏入这熟悉的宫殿,薛浩慨心中五味杂陈,回忆起与师兄初入丞相府时的光景,那时的他们满怀壮志,
而眼前的司马翼却已不复当年风采,帝国似乎正步入黄昏。
“浩慨兄,久违了。”
几位故交纷纷上前,试图用言语温暖这份久违的重逢。
薛浩慨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逐一回应,但眼神中难掩疲惫与无奈。
他深知,这些同僚的处境也不容乐观,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与疲惫。
“罢了,多说无益。”
薛浩慨心中暗叹,如今他只求自保,期待着一个转机,能够让他全身而退。
若能活着离开这是非之地,他愿寻一处世外桃源,远离纷争,静养身心。
薛浩慨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忽而被一阵悠扬而又略显庄重的乐声打断,
紧接着,一名内侍尖锐的嗓音穿透空气:“陛下驾到!”
殿内众人闻讯,连忙各自归位,两侧分列,如同迎接春天的花朵般整齐划一。
薛浩慨也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目光不由自主地朝殿门方向望去。
只见司马翼,身着华贵的天子服饰,步履虽缓却透着不容忽视的威严,被一众侍从簇拥着步入大殿。
那身影,曾是无数人心中的天子,如今在薛浩慨眼中,却多了几分迟暮的苍凉。
“这等小事,还需朕亲自定夺不成?”
司马翼的眼神如寒冰般射向那将军,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耐,
“朕养你们,难道是来添乱的吗?”
将军面露难色,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解释道:
“陛下息怒,非是臣等懈怠,实则是三日前陛下有旨,城中兵马调动,凡超过十人者,均需陛下圣裁方可行动。臣等也是遵旨行事啊。”
司马翼闻言,轻抚额角,这才忆起自己确实下过这样一道命令,初衷是为了防范城中的叛乱苗头,不料今日却成了绊脚石。
“罢了,朕即刻命你率领五千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