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不屈自然知道,是天书中得来的,但这又如何,魔宗是遭受天下唾弃的宗门,任何事情,都无法改变,看无名一副入了神的模样,他忍不住告诫道:
“无名师兄,别因为看了一些东西,就走上歧途。”
“歧途么,你可听说过烂柯寺长老,岐山大师?”
“师兄你想说什么?”
无名回忆着魔宗山门之中所遇到的画面。
那些画面,世人对抗洪水,对抗地震,对抗火灾,对抗雪灾,人类总是顽强不屈的。
昊天降神辉于世间,赋予温暖,赋予光明,让世间万物能顺利的生长,天地之间有了流转的气息。
同时,昊天也降下灾祸给那些不信仰昊天的人。
无名又想到了关于魔宗功法的形容,这是与道门截然相反的说法。
魔宗功法的诞生,便是纳天地元气于体内,但他们并不是为了抢夺昊天的权柄,他们是为了保全自身,对抗天地间的灾难。
道门典籍里的说天地元气属于昊天,是昊天撒在人间的光辉。
如果天地元气,真的是昊天的,昊天为什么不能完全控制。
吸纳天地元气于体内,会让整个昊天世界的天地气息凝固,世界毁灭,颠倒天地。
这种说法,根本不成立。
魔宗的修行者不可能无限制的吸收天地元气,他们也会死。
甚至因为修炼魔宗功法体内构建了世界的缘故,魔宗修行者死后,会产生一些新的东西,可能是大山,可能是平原,也可能是河流。
大地荒凉,是因为魔宗修行者吸光了天地元气么?
根本不是,极北之地的天地元气极为浓郁,可千里冰封的景象依旧如此。
可见,天地元气的数量,并不影响环境。
道门一直在欺骗这个世界。
魔宗功法是从天书上得来的功法,传承魔宗功法,自然也是传承道门的功法。
只是,为什么道门的功法,会被冠以魔宗二字?
无名想起了一个人,便开口道:“佛门之中有一人,他德高望重,名为岐山,他是悬空寺甚至整个修行界辈分极高的一个人,比曲尼玛娣高,比西陵掌教的辈分也要高,除了书院,世上的所有人,估计都应该对他执弟子礼。”
宋不屈点点头,关于岐山的故事,他从小到大听过无数遍,这位大师可谓是佛宗的一股清流。
“我当然知道他,这老和尚活的时间足够长,听说已经超越了一百年,他是百年前上一任悬空寺首座的私生子,曾经与西陵掌教猜测夫子的年龄,若非他德高望重,品格高洁,估计早就被夫子一巴掌拍死了,他曾在大河咆哮江水决堤的时候,率领烂柯寺僧人带着全部积蓄,出瓦山救人,他是一个真正的出世渡人的合上,听说当时民声沸腾,他在灾民们心中的地位很高,在南晋地区以佛法神通,断江整整一日,阻拦大河奔腾,让堤坝重新修建起来,为了救人废去了一身修为,岐山大师确实可以称得上佛宗的一股清流。”
无名点头,他这时候想起了魔宗的先贤,那些人似乎也是秉承着对抗自然灾害,和岐山大师并无区别。
“是啊,他以一身修为保住了南晋,保住了半个南方大陆,他本来有机会迈入五境之上,因为这件事情,哪怕他重新恢复修行,却再没有迈入五境之上的可能。”
宋不屈撇撇嘴,他承认岐山是个济世救人的好佛,但对于整个佛宗的厌恶,他没有任何的变化。
“这又能如何呢,佛宗中像他这样的人不多,都是些欺世盗名之辈。”
“是啊,岐山是佛宗的异类。”
“你是想说,千年前的光明大神官是和岐山一样的人么?”
无名没有回应宋不屈的话,只是随意的翻看着手中的书本,他是光明的使徒,是卫光明最忠诚的信徒,他曾经无数次听过卫光明讲道。
卫光明讲道并不拘泥于道门的典籍,尤其是对于普通人和修行者之间的关系,曾经无数次的提起。
济世救民,究竟该怎么做,该如何行事,光明的典籍中有无数的记载。
其中的思想,和魔宗的思路,非常的相似。
也是在这一时刻,他开始产生质疑。
一路南行,重新回到了块垒大阵的附近,他们遇到了墨池苑弟子。
“宋不屈,我们在这儿!”
远远的便听到一个小姑娘的喊声。
若的脸上洋溢着微笑,她的睫毛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