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38看书】提醒各位天才们谨记本站网址:
比10年前最早的那一批更大更多,不过,相比下方的行星来说,这些pào台无论是数量还是覆盖的范围都还不足以称之为“要塞”,最多只能称之为防线,如果遇到和人类舰队同级的对手打击,理想情况下可以摧毁来袭敌人的1/5左右就会被拔除干净前提是隔壁的其他几个老流氓的防御系统没有并网一起干活的话。☆叄*=捌*看*书☆
几条大型施工船在一侧的新建太空框架上忙碌着,经过几年的逆向工程,科学家们将法洛斯的机械体的惯xìng约束技术整合进了人类的聚变科技当中,但除去一开始的惊艳外,这个技术似乎没有想象当中的强大,准确说,机械体的办法就是在飞秒级的时间内点燃核火焰,然后在qiāng膛融化之前将它打出去实际上输出的能量仅仅只有100KJ左右。
(比人类的步qiāng威力大得多,人类电热步qiāng也就3-5KJ输出,电磁机qiāng也才20-50KJ)。
随着反应器的体型增加,惯xìng约束的效率急速下降,导致最终在某一个平衡点上使得维持惯xìng约束并发shè的激光能量=打出去的核等离子体释放的能量,简单说就是,如果大于这个界限的话,还不如直接用激光器照shè来得划算,因此,美国人的女武神舰载舰计划宣告破裂顺便也解释了为什么人类的浮游盾只能挡一发NCS核弹,却可以挡好几发机械体等离子pào直击的原因。
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首先是人类的惯xìng约束引擎的反应所需激光束的能量和数量大幅度下降,虽然还是有堆芯材料耐热问题而不能搞出所谓的等离子电池之类的东西但是,作为宇宙四大zhà逼的人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控制不了就干脆zhà吧.......
而预定在接下来2年内完成的新版本的太空防御武器平台“后羿”就是这种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国人将这种微型约束弹头装进了导弹里面,形成了一种bàozhà当量仅仅只有不到1Kt,shè程在200-400km内的微型NCS导弹,偏转角度可达0.009度以下,它可以大量发shè出去用于拦截多弹头导弹和无人机群的扑脸。
(现实当中普罗米修斯实验测试的1000t的NCS核弹的角度只有0.057度,理论上可达0.006度,实际利用的核能强度大概是2-5%,并不是无法实现的黑科技当然万吨以上当量的话,这个角度就是黑科技了。)
一座“后羿”平台由一座主雷达,一座测距雷达和四座独立火控雷达组成核心部分,在如同旋翼无人机一样延伸出去的四个平台支架上是四座大型发shè阵列,每个阵列装填179枚弹头,下方是储存弹yào库,由无人机负责抽取模块化弹yào架进行装填(参考COD14的装填无人机),而现在它只修好了主体结构,四个平台上的发shè阵列还在修建当中,被重重固定架和防辐shè的金属箔纸包裹着。
(太空施工也是需要大量的固定件的,你不会想知道你打算打孔的时候,整个零件模块夏姬八飘的场面给所有零部件加自动对准吸附和RCS系统来干一张铝箔胶布或者一根扎带的工作,毫无疑问是傻子才干的虽然后者看上去逼格明显不足。)
“滴滴~”雷达上闪过一个信号,随着次元航道的开启,两个宇宙jiāo错而过,无数正能态粒子自航道中涌出并将堵在通道口的异物向着现实世界推动,在真空中构筑出一道有节奏的“闪光”,由于这些正能态粒子当中也包括光子,因此,这种闪光以ròu眼也是能够看见一些的。÷san∫吧∫看∫书÷
“亮度.....7等,闪烁频率:27MHz,shè线流量:10^-9级,小型飞行器,没有身份认证和航道使用许可!”
“打开防御系统!全系统预热照准!”数台激光器迅速对准了目标预定跳出的位置。
人类在次元航道地球附近的出站口设置了一些浮标,如果是人类飞船抵达,会在接近跳出点之前向浮标发送电子束,而浮标在收到后,就会跳出防御站就会收到浮标的跳出信号由于浮标本身质量仅仅不到10T,所以人类也不怕哪个智障伪造浮标的跳出信号。
在核对浮标内的储存数据后,轨道防御站就能得到抵达飞船的身份和一部分信息,如果没有任何通告就直接跳出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就会像威廉一样,在跳出次元航道的瞬间就被数座巨型激光pào台照准,正停靠在月球附近的卫戍舰队的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