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避掉大部分的被动红外感应阵列突破轨道防御,对地面设施,部队和建筑物造成相当大的破坏效果。
MK-78电磁弹shè发shè系统+BGM-264“大红肠”:
发shè器:3X24,发shè模式:冷却电磁弹shè,推进模式:自氧后燃涡轮+虚空移位加速器,弹头:1150kg,全重:2274kg,弹头类型:聚变核shè流弹,杀伤范围:0.05度X1000km扇面,弹头当量:5.5亿吨,推进系统:单轴双叶后燃涡轮驱动虚空移位器,燃料:880千克航空煤油+25千克氧气棉石纤维,核辐照效率:5%(实际上人类目前的水平是10%,但是考虑需要因为定向效率再打折,所以2075年左右,总效率5%是一个还算靠谱的数据。)
太空用重型反舰导弹,使用核长qiāng弹头,辐照强度可达平方米4.94GJ,对于几乎所有人类制造的战舰和防护系统都是一个致命xìng的杀伤效果,高达800万K的高温离子束会将任何装甲或者防护层就像是一层纸一样撕开,穿透,相对于增加防护层的厚度和密度来抵御这种武器,最佳的手段就是令其失准和被拦截。
这种体积较大的单一弹头核长qiāng导弹就像是生产线上的香肠一样被批量制造并生产出来,因此而得名:大红肠。
防御系统:
MK-78电磁弹shè发shè系统+BIM-017“蜂鸟”:
发shè器:3X24,发shè模式:冷却电磁弹shè,推进模式:高能超导电池+虚空移位加速器,弹头:265kg,全重:489kg,
弹头类型:集束核弹多弹头,杀伤范围:24X30km-85km(24枚,30Km毁伤半径,85km最大子弹头扩散半径),弹头当量:15万吨X24枚,推进系统:双轴双叶电驱动虚空移位器,燃料:超导蓄电池X2(120kg)。
太空用中长程拦截导弹,可以定向抛出多枚小型核弹,飞行一段距离后引bào,制造拦截幕,一次xìng对多个目标和长距离目标进行拦截,但是由于拦截幕分布不是非常均匀,因此,也可能在饱和打击当中,部分导弹通过拦截幕进入中近距离防御圈。
因为有两组虚空移位器,机动灵活程度相当高,因此,被称之为“蜂鸟”,也是可以兼职天对地轰zhà导弹使用的武器,在对地轰zhà时,效果......只能说是惨绝人。
CIWS“光瀑”:
发shè器:24X60,发shè模式:脉冲激光,激发类型:自由电子激光,电容器:24GJS超导蓄电池X4,散热:强制气冷散热组,脉冲频率:1600束/秒,单脉冲辐照度:0.83MJ,有效shè程:2800km。
太空用迫近防御系统,激光拦截系统的一种,和中国使用高bào实弹的CIWS系统不同,采用的是脉冲激光拦截,更加适合于针对中国的半穿甲反舰导弹,通过聚焦弹体一侧,蒸发导弹弹头,产生偏转力,将之推出不可逃逸锥体,从而使得导弹不会命中自己,就像中国使用实弹类系统直接将“大红肠”的定向聚焦系统锤变形,使得导弹无法顺利激发一样。
MK-63快速导弹蜂巢+BIM-029“捕鸟蛛”
发shè器:24X24,发shè模式:垂直发shè,推进模式:多元矢量姿态喷shè+低比冲火箭引擎,弹头:86kg,全重:162kg,弹头类型:电磁脉冲,杀死范围:1.5km,弹头当量:1000kg,燃料:65kg复合燃料。
太空用中短距离拦截导弹,使用电磁脉冲弹头,直接近距离破坏对方导弹的制导系统,只适合对付中国的半穿甲反舰导弹,对于“大红肠”这种在近防区外就直接激发的导弹没有什么作用,但问题是中国也有自己的“阳伞”截击导弹来针对“大红肠”。
动力配置:
反应堆
NulcearBall反应堆:
一款舰载小型混合核反应堆,使用钍混合燃料棒,配备离子流体发电系统和热电利用系统,可以极大的降低废热的产生,减少长距离飞行无法进行有效散热时飞船因为积温而出现故障的几率,发电功率为:0.3GW左右,主要供给电磁pào和导弹弹shè系统,还有综合电子战系统和CIWS“光瀑”使用。
发